水槛:shuǐk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临水的栏杆。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唐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诗:“溪嵐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牕次第逢。”

1、私园继续在近郊发展,桂馥于1790年在西郊造潭(五龙潭)西精舍,有倚杖桥、助谈亭、琴床、芳林、水槛等景观,“树色不离门,水声长绕屋”,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图书馆??借书园。

2、正如王嗣?所说:“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

3、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

4、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5、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6、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

7、水槛浮槎度空山,东风晓白留净室。

8、《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9、一夜水高二尺强”,“新添水槛供垂钓”,“舍南舍北皆春水”,真是写尽了临水居的乐处。

10、《水槛谴心》二首,约作于公元761年。

11、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12、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故颈联道:“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

13、水槛空明人少到,恰恰幽禽相语。

14、所说:“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

15、新添了水槛供游人垂钓,坐在木筏上游山玩水,以此散心。

16、宋苏轼《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一:“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17、及为帅时,有人献诗云:“一条江水槛前流。

18、明清时期,又先后建起了灵雨亭(亦称霖雨亭)、鲛人馆、杖影阁、倚杖桥、谈助亭、画壁、水槛等,其中最有名的为著名学者、戏剧作家桂馥辟建的“潭西精舍”。

19、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20、水槛凉生雨脚微,青篱络角豆花肥。

21、此时,鲤鱼则拼命往上游,跳跃飞过水槛……传说终归是传说,而龙门古镇的开发却即将成为现实。

22、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3、蜃楼对海市,水槛对山檐。

24、如《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从诗题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当时的心境。明胡廷佩《订?杂录》云:「杜少陵〈水槛遣心诗〉:『老去诗篇浑漫与』今本梓作『漫兴』,考旧刻刘会孟本、千家注本皆作『漫与』。

25、复以水槛??此语连上文的意思是说:板桥两帝有栏杆,上复顶盖,像走廊一样。

26、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客夜》、《九日登梓州城》、《征夫》、《旅夜抒怀》、《宿江边阁》、《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恨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宿府》、《阁夜》、《咏怀古迹五首》、《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的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

27、《题元十八溪居》诗:“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次第逢。

28、唐杜甫《水槛》:“人生感故物,慷慨有余悲。

29、爱水槛空明,风疏画扇,雪透香罗。

30、如《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从诗题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当时的心境。

31、车社射蛇舍赊野爷夜耶邪写斜借嗟等,如杜甫的《水槛遣心》: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image.png

32、晚唐诗入薛逢游九华山见废月牙池,曾写诗叹道:“曾发萧声水槛前,夜蝉寒沼两蝉娟。

33、竹野堂空一望平,风桥水槛不胜情。

34、小院寂寞,水槛外、鹦鹉惊寒。

35、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36、【出处】唐白居易《题元八溪居》诗:“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37、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image.png

38、水槛,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读jiàn。

39、柴门送客、水槛遣心、江亭坦腹……诗人坚硬的生命第一次疏朗得让人艳羡,无人赏识的痛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在月白风清的夜里暂时潜伏起来了。

40、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41、《水槛遣心》二首,大约作于公元七六一年。

42、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

43、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19),乃睹“浣花溪”题榜(2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