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第:jìnshìd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宋洪迈《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宋范成大《吴郡志·异闻三》:“未几,侍郎之子登进士第,至今衣冠不絶。”明高启《胡应炎传》:“咸淳中,应炎登进士第,授溧水尉,未赴。”
1、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
2、逊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累迁洗马中舍人,犹掌书记。
3、与顾非熊甚相得,于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同举进士第。
4、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
5、以隽秀为乡曲所称,弱冠擢进士第。
6、俱以词艺知名,亦登进士第。
7、幼敏学,善属文,登正隆二年进士第。如明?吴敏学所校诸书,多未留校记。
8、登崇宁元年进士第,中词学兼茂科。
9、宋淳熙二年(1175)特奏名登进士第。
10、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簿。
11、庆历二年(1042)杨?榜登进士第。
12、东边的墓碑上书“唐太史颜鲁公真卿墓碑记”,落款为“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偃师县事吴江吕纯如撰并立”西边的墓碑为乾隆五十五年汤毓倬立,上书“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
13、章宗承安五年(1200)举经义进士第一,官应奉翰林文字。
14、登策论进士第,仕历清要。
15、胡用庄兄弟胡用舟亦登进士第。
16、登崇宁二年进士第,授泰州推官,试词学兼茂科。
17、十四年登进士第,又奉诏书入中书试文章,制科及第,为一时之秀。
18、隆兴元年进士第,授郴州司户。
19、元年(1628)刘若宰榜进士第三人。
20、延登幼颖悟,既长,事举业,承安二年登词赋进士第。
21、明崇祯十五年(1642)进士第一人。
22、明宣德二年(1427)马愉榜进士第三人。
23、举进士第,吴充引为中书检正。
24、天顺八年(1464)进士第二,榜眼。
25、户部侍郎顾少连知贡举,苑论进士第一。礼部侍郎裴?知贡举。
26、嘉?六年,以命官锁厅试,中进士第三人,授奉礼郎、签书高邮军判官厅公事。
27、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
28、嘉?二年登进士第,所作诗文《刑赏忠厚之至论》为主考官欧阳修推赏,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29、宣和三年(1121)登进士第.初拟丹徒尉,诣阙投匦,函伸太学陈东冤,天下高其义。唐陈子昂《临邛县令封君遗爱碑》:“千馀人复连表诣阙投匦,乞君以墨?行事。
30、读书而登进士第,仕宦而至绣衣郎。
31、入太学,登进士第,调江阴尉。
32、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登进士第。
33、及敬宗即位,李程作相,与仲方同年登进士第,召仲方为右谏议大夫。
34、端平元年,以直秘阁知婺州。宋端平二年(1235)特奏名登进士第。
35、年二十六登进士第,乞归养,逾二年方调?阴丞。
36、后中进士第授官,遂娶富家朱氏女,而将“焦氏女所遗香囊巾帕,悉焚弃之”。
37、还有一位更牛的,参加科举考试只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才华,至于当不当官,这不是要害,才子施肩吾就是这样,元和十五年卢储榜进士第后,他在答谢礼部陈侍郎时留下诗句:“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38、榜举进士第,官佐镇戎幕府,尝从军出塞。
39、唐光化三年,擢进士第,释褐授校书郎,历谏职。
40、仲氏祖常,繇进士第二人官至翰林大学士。
41、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又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尚书工部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
42、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
43、收子鉴、钜、?,皆登进士第。
44、端修好学,喜名节,中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第。
45、中延?二年进士第,授台州宁海丞。
46、宋淳?七年(1247)特奏名登进士第。
47、宋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登进士第。
48、宋宣和六年(1124)甲辰,黄彻登状元沈晦榜进士第,授辰州辰溪县丞。
49、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
50、大门上书明代榜书“副宪第”三字,两边分别写着:“赐进士第分巡陇右道右参政李国士为”、“中宪大夫整饬雁平道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立”。
51、崔元受登进士第,高陵尉,直史馆。
52、宋嘉定十六年(1223)武举特奏名登进士第。
53、登进士第,天宝六载,官至河南法曹。
54、年五十,得进士第,任溧阳尉。
55、王諲,登开元进士第,官右补阙。诗六首。
56、宋代,东宅境内登进士第者66人。
57、元至正十一年(1351)辛卯科汉人南人榜(左榜)文允中榜进士第三人。
58、咸平元年中进士第三名,授初等幕职官。
59、孟蜀时登进士第,累官为学士。
60、孙二十七人,相继登进士第,为显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