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chánshī 基本解释:[honorifictitleforaBuddhistmonk]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法海禅师●详细解释:和尚之尊称。《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文殊师利言‘禪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禪师?’文殊师利答言天子‘此禪师者,於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禪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后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唐李范《江寺闲书》诗:“钓叟无机沙鸟睡,禪师入定白牛閒。”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禪师既然不罪,我要个上头光。”★◎禅师chánshī[honorifictitleforaBuddhistmonk]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法海禅师★专事修禅的出家人。【造句】经过禅师的开悟,他终于参透了世间的真相。★专事修禅的出家人。宋.苏轼〈半山亭〉诗:「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其时,离原上百里有一个了卧禅师,法号虚谷,戒行为诸山首冠。」

1、唐善生《送玉禅师》诗:“入郭随缘住,思山破夏归。

2、一日,王屋禅师讲经,三个啸聚山林的强盗,应湖盗之请前去太湖入伙。

3、天纪,天纪魁禅师,为圆至同道挚友。

4、塔建于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系普照寺住持智照禅师的灵塔,石结构,十三层,高10.5米。

5、《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二卷,唐本寂述,明代郭凝之编集,日僧人宜默玄契补编。

6、相传,高僧王屋禅师住持北山寺时,殿宇荒败,亟待兴修。

7、宋陈师道《送法宝禅师》诗:“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的大弟子饮光迦叶僧,抱金褴袈裟,携舍利佛牙入定鸡足山。

8、及至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灰亮禅师住持洞观,举办了第一届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一时高僧云集,檀那群拥,十方信众,云臻水赴,洞观古刹由此成为名倾一时的十方大业林。

9、他逝世后,被唐皇朝谥为无际禅师。毕竟秦汉唐皇地,狂歌赋比兴天巴。

10、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傅,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11、塔的两侧有稠禅师石塔和千佛石阁(即千佛碑):石塔现存六级,残高3米,塔四周各级每面雕佛像3尊,须弥座阁高约3米,宽、厚约为1米,阴阳两面均雕佛17行,每行10尊,刻工精湛,形象逼真。

12、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

13、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 “师傅,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

14、禅师对巴斯的评论稍有微词。

15、《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1:「上堂。

16、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

17、光绪十五年,敬安禅师受请出任南岳上封寺住持。

18、唐薛稷信行禅师碑拓本,此为唐薛稷的《信行禅师碑》。

19、其中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尤以无碍禅师塔、晾鹰台、团河行宫、德寿寺和恭勤夫人谢氏墓最为珍贵。

20、著有《颂古百则》(世称《宏智颂古》)、《宏智禅师广录》。

21、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因常住圭峰兰若,世称圭峰禅师。

22、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到:“何谓富有?”青年回道:“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了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23、至扬州高?寺朝礼来果神禅师舍利塔以报法乳之恩。

24、杨岐禅师》:“阅经闻法,心融神会。

25、看起来禅师是拿这个概念开玩笑…也许吧。

26、大中七年,再次出游江南各地名山大刹,受法于湖南武陵德山寺清鉴禅师。

27、篆书有唐《美原神泉诗序》等,隶书有汉《曹全碑》等,楷书有唐《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行书有唐《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隋《智永千字文碑》、唐《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等,都是驰名中外的书法瑰宝。

28、又作楚石禅师语录、楚石录。

29、汾阳善昭禅师法嗣,与楚圆慈明禅师同门。

30、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31、复引刘王昔为卖香客等因缘,刘王后谥灵树为知圣禅师。

32、卢行者了了决心,要到诣东禅寺(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拜弘忍禅师为师,学习《金刚般若经》。

33、20在看到禅师在星期一的媒体日上走是件很苦的事情。

34、一次,经商到达梓州新城郡牛头山,闻禅师说法,内心豁然省悟。

35、宝掌峡谷中建有宝掌寺,唐贞观十五年(641),古印度高僧宝掌禅师云游大半个中国后,驻锡于此,并颂有:“行尽支那四百洲,此地偏称道人游”之句。

36、水很快满了,但禅师仍不罢手,依旧往杯子里注水。

37、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

38、龙蟠石”,位于百丈寺后山,相传是怀海禅师常在此石上坐禅,因禅门将有真正道行的修行者称为“龙象之才”,从把它称为“龙蟠石”唐宣宗也常在此参禅打坐。

39、从凉州(甘肃)慧绍禅师受禅法。

40、别号大章,世称小山宗书禅师、大章宗书禅师。

41、接着又介绍慧南投石霜楚圆(即慈明禅师)。

42、有一天,俱胝禅师就将戒刀藏在袖中,问童子:“听说你会佛法,是么?

43、黄宗法异迹道行,出则两虎相随,言之成谶,是为七闽僧俗同钦的大和尚,世称伏虎禅师。

44、第二次在文治建久之时,归国之船,先到长崎之平户苇浦,民部大辅清贯迎之建小庵,开道场,禅师即于庵之附近种茶,今日日本之九州嬉野,茶乃产于长崎县之彼杆与佐贺县之东西嬉野。

45、为超度康熙大帝亡灵,达赖喇嘛亲临大昭寺,并与僧众一起为文殊皇帝大法王和皇后诵回向文,诚心祷告。同书之回向文中有(大八一?六三四下):‘开山某名国师大和尚或前住当山某名大禅师示寂之辰’之语。

46、大师自西元381年到庐山以来,历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平时经行,迎送客友均以虎溪为界。相传当年东林寺的创建者慧远禅师曾在寺内一心修行,“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

47、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之三:“彼则传之於赤髭疏主,示之於白足禅师。

48、师本文从函?禅师的悟道分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趣观入手,申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数千僧俗,乃是因其存在深彻的悟境和完竣的见识,非人们所谓"以忠孝节义垂示及门"所能规模。

49、十六年春敕封“明觉禅师”,四月十五辞出,十月复奉旨住愍忠结制。

50、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大道纵横,触事现成。

51、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

52、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壁的栖鸾峰,并雕在巨佛心胸处呢?

image.png

53、此外有圜悟佛果禅师语录二十卷。

54、受具足戒,投礼振光禅师为师。

55、寺里的方丈悟性禅师急得团团转,工匠们更是个个心焦火燎,一筹莫展。

56、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行世。

57、深刻领会法眼文益禅师对于五叶禅门的独特建树,尤其是处理了禅门积久成弊的很多隐患,截断了众人因为禅门主张&ldquo不立文字&rdquo而讥嫌禅门、忽略教法的祸端。

58、云门禅就主张世间一切均为真如佛性所派生,所以举此在体,即可“函盖乾坤”,君临天下。为云门宗之祖云门文偃禅师

59、禅师讳本空,姓杨氏,射洪柳堤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