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翰:rú h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终夜不遑寐,叙意於濡翰。”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寻常濡翰次,恨不到 端溪 。”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濡翰生新兴,羣峯忽眼前。”
1、晋陆机《文赋》:“始踯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2、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终夜不遑寐,叙意於濡翰。
3、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4、但因汉秋先生的敦促,我方敢濡翰,略申一二拙见,不知能否道着其间三昧。
5、其他学人虽然不能治其“非圣无法”之罪,但也多挥毫濡翰,口诛笔伐。
6、【出处】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虽有鸿才大?,丽句丰词,发言盈乎百代,濡翰周乎四时,?无益於今日,而适足以怫之。
7、《文赋》:“始踯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8、始踯躅(zhi zhu)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
9、若怀忠抱义而负枉冥冥之下,时主未之矜,卿相不为言,良史濡翰,将被以恶名,岂不痛哉!
10、唐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濡翰生新兴,??忽眼前。
11、其幼濡翰墨,在名师指导下习书各体,尤醉行草。
12、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
13、《陈书?江总传》:“啜泣濡翰,岂摅郁结。
14、啜泣濡翰,岂摅郁结,庶后生君子,悯余此概焉。
15、【出处】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虽有鸿才大略,丽句丰辞,发言盈乎百代,濡翰周乎四时,略无益于今日,而适足以怫之。
16、虽涸流以濡翰兮,浩予悲之莫写”,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