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伐夷:yǐyífáy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使夷人自相攻伐。《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二年》:“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参见“以夷攻夷”。★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后汉书.卷一六.邓禹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也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修订本参考资料: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乘其隙而攻伐之。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亦作以夷治夷、以夷制夷。
1、势力兴起,提出保卫辽东的方略??“实内固外”和“以夷攻夷”,并上疏备陈修边筑堡、以守为战的存辽大计,。
2、其中记载:沈太玄曾上封事以言兵败,有云:“而讲求昔人用间以夷攻夷之策,使竹岛将义弘攻关白于内,而建酋努尔哈赤攻之于外,则倭必且内自顾兵,可毋血刃而罢”。
3、正当张岳哀叹无可奈何之际,石邦宪即向张岳献计说:“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某谓以夷攻夷者,便以一日费而抚其顺者为心腹,以一日费而偿其顺者以诛叛不一年而贼可平”。
4、而且,还注意利用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运用“以夷攻夷之策”,使各国“集众弱以为强,共翦英夷于海中”,他主张对共同抗英有功者,“自当论功行赏,仍准通商,并分别功能高下,减免各该国货税。
5、为了控制南诏,唐王朝实行了“以夷攻夷”的政策,认为“蛮夷相攻,中国大利,自古如此”。
6、不但如此,谢肇?早在万历年间就已提出了制服夷狄的策略,就是“以夷攻夷”离间他们,防止他们联合。
7、《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8、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
9、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0、万一不从,即当征兵剿灭,以夷攻夷,此臣之素志,事犹反掌也。
11、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三项对外政策。
12、《海国图志》叙中说明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并进而提出了“平人心之积患”,改革内政的主张,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政治眼光。
13、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
14、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15、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6、特别是深入批判了统治者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建议在广东建设造船厂、火器局各一个,聘请西方技师传授技术,选送中国工匠学习制造,以及建立新式海军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