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kè tǐ 基本解释:[object] 哲学术语,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详细解释:1. 指外界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 梁启超 《新民说·论私德》:“对於私人之交涉,与对於公人之交涉,其客体虽异,其主体则同。”2. 指次要的人或事物。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客体 kètǐ[object] 哲学术语,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  客体指独立于心灵之外而存在的事物;在哲学中,通常包括下列意义:(1)呈现于感官之前的物,具有可见、可碰触到等可感的性质; (2)呈现于意识(consciousness)之中,使意识有所知觉的物; (3)可在言语中论及并命名的物,特别是具有实质存在的名词(Noun)。客体与人类意识之基本关系有二:(1)客体是外在世界中的事物(Thing),为物质性的客体(Material Object),独立存在于人的感官与意识之外,且可为人所注意; (2)客体是一种心智性内容(Mental Content),可以进入人的意识中。  Object有时也译作对象、物体,此词源自拉丁文objectum,字中的ob为英文over againts,而jacere为英文to throw,合起来有「迎面丢来之物」的意义。从字源看,object应强调事物对人的相对关系,在哲学中应强调此种相对意义,而不宜仅作为「事物」的同义字。又客体的意义曾有过重大的转变;现今「客体」所代表的意义,原来是现在称为「主体」(subject)的意义。在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逻辑学中,实体(Substance)与主体(Subject)同义,意为作为个体(individuals)而存在的事物,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命题(propositions)与充分知识(adequate knowledge)的对象与材料(subject matter)。subject的此种意义,在现今习用的教材(subject matter)仍然保留。  中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的学者,受了阿拉伯人思想的影响,使用了「Object」一词来指具有「第二意向」(Second Intention)的事物,此后Object才进入了学者所使用的词汇中。在经院哲学家的用法中,客体(object或objectum)指一切有意指示(intentional reference)的对象,所指的可能是认知性的(cognitive)、意志的(volitional)或情感的(emotive);简言之,客体即是思想或其他心智思量的对象。因此神话中的怪物可能在思想中客观地存在,但绝不是一个实体(subject),柏拉图(Plato, 427~347 B.C.)所讲的共相(universals)也仅能客观地存在。自中世纪以下,许多哲学家都遵循此种「客体即为心灵对象」的理路,如司考特斯(Duns Scotus, 1266~1308)即认为所谓的objective就是「思考的对象」(object of thought),客体被视为在心灵之内,而存在于世上的事物时,则视之为「实体的」(subjective)。笛卡尔(R. Descartes, 1596~1650)与柏克莱(G. Berkeley, 1685~1753)等人则继续此用法,将事物的客观存在(objective existence)视为是被知觉到的事物(thing as perceived)。  在近代哲学中,主、客体的意义颠倒了过来,始于洛克(J. Locke, 1632~1704)及其追随者将心理思考方式引入,由于学者愈发重视自我(self)作为思考、感觉及认识中心的功能,因此所谓的「主体」逐渐变成与自我或心灵同义,而形容词「主观的」(subjective)也逐渐表示心智性存在(mental existences)的意义。不过主客体意义转变的真正完成,出于康德(I. Kant, 1724~1804)之手。在康德的用法中,所谓「主观的」是指「在一个主体之内的事物」(that which is within a subject),至于「客观的」事物则指外在于任何主体的事物。然而在康德之后,迈农(A. Meinong, 1853~1920)与胡塞尔(E. Husserl, 1859~1938)亦曾尝试过回归「客体」的原始意义,将客体视为判断的对象(Subject of Judgment)。怀德海(A.N. Whitehead, 1861~1947)则将客体视为「事件」(event)的要素与抽象化,客体系透过智识的认知而进入经验中,同时对于感觉客体(Sense Objects)、知觉客体(Perceptual Objects)、物理客体(Physical Objects)及科学客体(Scientific Objects)作出了区分。  从十七世纪经验论盛行以来,许多教育学者体认到「知识起于感觉」的道理,作为感觉对象的「客体」也与教育有了密切的关联,一些伟大的教育家纷纷主张所谓的「实物教学」(Object Teaching),如康门纽斯(J.A. Comenius, 1592~1670)、卢梭(J.J. Rousseau, 1712~1778)、裴斯泰洛齐(J.H. Pestalozzi, 1746~1827)等,均主张教育活动应自感官的训练开始,来发展儿童的全部本性。基本上,实物教学所指的不仅是透过实物呈现方式教学,也是一整套基本教育计画;其要旨如下:(1)藉着对于实物的实际观察来教学; (2)学习内容由容易渐入困难; (3)尽可能在每个小时内提供一些整体的知识; (4)运用对话的教学方式; (5)实物教学如无法真正提供实物,也应以离实物较接近的标本、模型、图片等。实物教学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重视「主体」能力发展的「形式训练」(Formal Discipline)的教育观念,提供适当的「客体」或实物以发展学生的感官经验反成为教育的主流,因而使得西方教育的发展异于东方,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方永泉 ★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相对于主体而言。法律上指权利或义务的行使对象,或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如财产、人的行为、社会关系。

1、精彩点评:李明霈同学在这篇文章里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将水果找颜色的过程变得十分吸引人心!在文章中多次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点很棒,会用形容词做修饰语了!

2、昕,作为名词指黎明,作为形容词指明亮的意思,有许多相关词条,如昕昕,昕旦,昕天等。

3、扬子《太玄》曰:“昆仑旁薄”西词皆双声叠韵之形容词也,惟昆仑为元气浑成之形容,旁薄则有动荡之义,其为弥纶广大一也。

4、醇正”是一个常用来形容酒的味道很浓厚、很纯粹的形容词。

5、数字缩略语中的数量词突破了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规范,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虚词和词缀等。

6、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的造楮纸法是:“凡楮树取皮,于春末夏初剥取……楮皮六十斤,仍入嫩竹麻(竹纤维,“麻”为形容词)四十斤,同塘漂浸,同用石灰浆涂,入釜煮糜”,然后漂洗、舂捣成纸浆。

7、下面例句为一倒装句,主语很长,而且又含有非常复杂的句型。这是以形容词作表语的倒装,翻译实践中多把倒装部分译到最前面。

8、在俄语词汇与语法教学中,标记理论对于部分反义词、动物名词的阳性和阴性、长尾及短尾形容词、动词的时间以及句子的词序等内容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9、形容词lovely是名词dog的修饰语。副词only作副词子句because Iwas late for school的修饰语。

10、这些形容词在表示心地机智灵敏或实际的独创性和能力上有所区别

11、标点:非定义形容词子句使用逗点。

12、这些形容词的中心意思是。暗示着动作性的或使人联想起充满激情,通常是动人的舞台表演的。

13、这些形容词都含有不狡诈、不狡猾或不虚伪的意思。

14、摘要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般都采用“主谓宾”结构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句式的变换不同,动宾结构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不同。

15、目前它被任意用作一种骂人的形容词。

16、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出力多而成绩恶,可谓黄胖?年糕。

17、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

18、在非主谓式感叹句中,叹词、名词、形容词非主谓式感叹句居多。

19、变格是指名词、代词和形容词在句中的形式变化。

20、身为作家,我也受丰美多汁的词语诱惑:我熟知光辉灿烂的形容词与丰满肉感的名词,还有那些瘦骨嶙峋的动词,它们锐利地划破空气,直奔行动而去,因为词语就是行动,你们同意吗?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139你们卑微低下的生活又怎能逃得过我的双眼,我这双眼睛早已被生活打磨得无比锐利了啊。梭罗140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与胰头交界部边缘锐利。

21、一个形容词,如果它不具有它表示的性质,就称为逆逻辑的。

22、重叠形容词变调问题的考察

23、通过确定词元,名词、代词、形容词的语型变化,以及动词词形变化都会被识别出来。

image.png

24、物主代词,及关于颜色,尺寸的形容词。

25、绍兴方言中有常规合音字八个,其中三个是由“勿”加上动词或形容词合成的:11fe41。

26、二百四它们咋咋呼呼的,滥用形容词和定状语,对夸张和渲染不加掩饰,好乱扣帽子,说话像喊口号。

27、大多数的科学家,对于最高级的形容词和夸张手法都是深恶痛绝的,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是谦虚谨慎的。贝弗里奇 

28、靠语言构架的意图将着重于有效沟通的管理技巧与贬义的操纵区别开来。意为“知识分子”,如:“他把自己看作知识分子。”此词有贬义,做形容词

29、但是这激怒了兰帕德: “我不需要和我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兄来限制我的词汇,把我的形容词缩减到只剩一个棒,也不

30、这里用为形容词,形容鱼尾击水之声之意。

31、广告语独具特色,它具有以下语言特点:用词简单;使用口语和非正式书面英语;借用外来语;杜撰新词或拟音拼写;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喜用褒义形容词等。

32、记住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多伦多比北京小。

33、把一个形容词转化为其比较级的形式,有何规则可循?罗马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劝导青少年对环境予以关心(比较级没有译出来)。

34、表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

35、九正确使用形容词子句的省略法

36、录制了一段小视频,自娱自乐。要骂的不要骂那么难听,要赞的要不要用太多的形容词,呵呵。

37、你看,在这几本书里我把所有“好听的”形容词都不费劲地用到教学中去了。

38、在你心中把他们和五个形容词联系起来:擅长音乐的,热情的、寒冷的、迂腐的、朴素的。

39、形容词比较级前可用程度副词加以修饰。

40、然而,危险远没有结束。险远:形容词

41、感情表出文における人称制約は,感情形容詞文と,一部の感情動詞に特有の現象なのである感情表达句中的人称限制是感情形容词句和一部分感情动词特有的现象。

42、这个形容词用得非常贴切。

43、仡佬语支两种语言的代名词、名词作领属性修饰语时,和同语族的其他三个语支的语言相同,都是在被修饰的名词后面。仡佬语支的主要语言仡佬语的否定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时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如果动词有宾语,则否定副词在宾语后面。

44、可以作形容词,比如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45、异常的嫉妒往往可以用几个形容词中的一个来描述,包括病态的,精神的,病理的,妄想的或焦虑型的嫉妒。

46、英语中的词义变化及其理解情绪形容词词义的模糊赋值

47、双数格用于两个物体或人时名词、形容词、代词或动词的曲折变化词形

48、当计算动词发生坍塌之后,其动力学特性的丧失使得动词向形容词转变。

49、(名词,形容词及不定式可用作补语。 )

50、这两个形容词用法上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

51、其中, anonymity的形容词形式是anonymou

52、摘要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突出的地方: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词标注词类;名词、动词,尤其是形容词下标注附类。

53、那些头脑受到社会很大制约的人,或者那些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的人练习霎哈嘉瑜伽时进步会很慢。人物介绍:在故事开始时,他是已经和蔷薇新娘订下婚约的人。本身是剑道部主力,站主认为自大及自我中心为最适合他的形容词。

54、温文尔雅、清新俊逸、品貌非凡、玉树临风、各种形容词在她的心里慢慢的形成!“咳咳,小青,还不快帮先生结账?”。

55、このように,ここで示す取り扱いのそれぞれは,他の形容詞においても成り立つものである像这样,在这里所显示的不同处理在其他形容词中也成立。

56、第二章:新闻标题词类特点考察,主要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考察对象。

57、如果你认为仅凭句口号,几个干巴巴的形容词就能诱使她掏腰包购买任何东西的话,那么你就亵渎了她的智慧。

58、“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59、我们会用上大量的形容词、惊叹号,细致入微地一再描写,用尽华丽的词藻去遣词造句,把文章写得流光溢彩,让读者耳鸣目眩、眼花缭乱。

60、形容摹状,全得力于连绵字和形容词。

61、每个学生人手一支笔。 (形容词作定语) 。

62、《形容词性“的”字的短语》、《伊犁汉语方言词语小议》、《扶风话和普通词话音比较》、《扶风话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扶风话中“了1”和“了2”的读法》、《扶风活的语法特点》、《陕西省扶风方言同音字汇》、《现代汉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给一位语文老师的信》、《我教书育人的一些做法》等。

63、形容词比较等级结构修饰名词时须后置。

64、是指一个属名和原来或后来相与组合的拉丁文或拉丁化形容词或分词性的种群名称之间的文法性属的一致。

image.png

65、像是掌心里的一条鱼。攥紧时它会拼命挣扎,把它放回河流中,它又不知游去了什么方向。这样拼命克制。又无法不放任它随它而去。这般的徒劳无力。——我的这颗心脏。我的,这隐秘晦涩的感情。是因为那个人啊。河唐先生1两位学者表示,“在探索动物,理解与其所产生的道德关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克制自己减少使用那些有偏见成分的形容词,那我们将无法清晰地思考。”。

66、在此,“歙然”中的“然”也就是形容词“歙“的词尾。

67、元宵节,前男友同志打来慰问电话,说要给我儿子送礼物,我老实不客气地说,好呀,尿不湿要日本原产,礼物请送名牌,宰你我可没商量,反正心疼钱的是别的女人,跟我有啥关系。张巍1罗瑞先生颇想收回那个客气的形容词,回答道,不,不,不

68、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69、然:副词或形容词后辍,忽然/欣然;古汉语中为助词,作词尾,表状态,《聊斋志异.促织》:“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70、形容词,光明,明亮;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