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lúsh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我国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明何景明《罗女曲》:“夜行山中道,何处吹芦笙。”清唐孙华《照孙年五岁日戏堂前偶作》诗:“爱搦芦笙吹短弄,日挝腰鼓沸春雷。”★《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作者:郭玉茹★乐器,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苗、侗、水、仡佬、瑶、壮等少数民族中的多管型簧管乐器。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组成,笙斗由松木或杉木制成,中间剖开挖空,装入笙管后再用胶粘合,外用树皮或细竹蔑箍以防裂,细端插一细竹管吹嘴,笙斗上插有两排笙管。芦笙的吹奏方法以双手抱笙,拇指、食指、中指按左右两排笙管的指孔,口含吹管,吹气和吸气皆能鼓簧发音,可吹奏八度、六度、五度、四度和音及三和弦。高音芦笙音色纯净明亮,中音芦笙柔和圆润,低音芦笙饱满丰厚,主要的演奏形式有:一、独奏:用高音芦笙。二、对芦笙:以音高、音列完全一致的两支芦笙齐奏。三、套芦笙:由调式相同的高、中、低音芦笙(称三滴水),或再加倍低音芦笙(称四滴水)。四、芒筒芦笙:高、中、低音芦笙各一支加三支芒筒(称半套),高、中、低音芦笙各两支加二十六支芒筒(称整套)。芦笙是苗、瑶、侗等民族歌舞节日或庆丰收时不可缺少的乐器,男女齐聚边奏边舞。着名芦笙曲有《诺德仲之歌》、《芦笙舞曲》等。★乐器名。流行于我国苗、傜等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将若干竹管分成两排,插入木制笙斗中制成。每管根部均装有簧片,靠吹奏时振动簧片发音。芦笙可分单管、双管、五管、六管等,以六管最常见。过去多于舞蹈和歌唱时做伴奏之用,现在也用来独奏。
1、农历正月(即通常的阳历二月),在凯里(贵阳东部)较早的节日里,人们会以斗牛、赛马、吹芦笙和喜剧表演等形式来庆祝和展示当地文化。
2、伴奏乐器有苗笛,芦笙,牛腿琴等。
3、农历的第一个月(即通常的阳历二月),在凯里(贵阳东部)的早期节日里,人们利用斗牛、赛马、芦笙表演和喜剧节目来庆祝当地文化。
4、月16日,广西大苗山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一位身着百鸟衣的苗族青年跳起欢乐的芦笙舞,庆祝第五届百鸟衣芦笙节,为黔桂边界带来了特别的春意。
5、匹斯堡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拥有“s形”身材的女性比那些“苹果形”或“竹竿”身材的女性更聪明。8月6日,在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光中村举办的苗族芦笙节上,人们跳起欢快的竹竿舞。
6、对芦笙多种二次共鸣形式及发音原理进行分析,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7、在贵州苗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中,芦笙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
8、芦笙文化是苗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创造出的一种以芦笙乐器为中心的独特的民族文化。
9、而以芦笙乐曲、芦笙舞和芦笙理词等构成的芦笙文化,更是代表了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0、芦笙文化荷载着古代西南两系少数民族的竹图腾和葫芦图腾;
11、比如,彝族舞蹈可分为,阿细跳月烟盒舞罗作舞打歌花鼓舞丝弦舞铜鼓舞7大类闻名中外的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由于艺人们的再创造,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特色景颇族的“木脑纵歌”哈尼族的白鹇舞扇子舞扭鼓舞白族“绕山林”中的霸王鞭双飞燕,拉祜族的芦笙舞纳西族的“哦热热”东巴舞藏族的中甸锅庄德钦弦子瑶族的铜铃舞苗族的跳芦笙怒族的生产舞僳族琵琶舞布朗族的大鼓舞基诺族的竹筒舞阿昌族的“登娥罗”德昂族的水鼓舞独族的剽牛舞普米族的锅庄舞蒙古族的“纳各早”以及创编的回族歌舞剧“回”等。
12、苗族的芦笙舞技艺性强,讲究吹奏的曲调要多,技艺更求精湛
13、青铜乐器:铜鼓、葫芦笙等。
14、竹子的价值在于它的坚韧性,以及轻盈。由于竹子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它是建筑行业里一种搭建棚架的好材料。同时它还可以制作音乐器材(如;笛子,京胡,芦笙等)等其他用途。
15、彝族、拉祜族则用葫芦作为声箱,所以人们称它为“葫芦笙”。
16、??第一种是每年过“花山节”时跳,这是男女青年联欢和选择配偶的佳期,这天所跳的芦笙舞,古时就称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风清之夜进行。
17、自告乜主持芦笙会以来,舟溪年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18、寨子里的芦笙再一次呜呜咽咽地响起,却没有了明快的节奏,曲调悠扬,如泣如诉,借着逐渐淡灭的篝火光,我看到白露眼中隐约泛起了泪花。
19、葫芦笙的形状因地而异。
20、母性的山涧里奔出一泓温暖的泉。悠扬的芦笙回荡在山谷里…
21、拉祜族节日跳芦笙舞,澜沧县还过“葫芦节”。
22、斗牛、斗雀、跳芦笙、拔河、打球等比赛场上,喝彩声此起彼落
23、葫芦笙以小葫芦腹部为笙斗,柄端作吹口。
24、”时跳,这是男女青年联欢和选择配偶的佳期,这天所跳的芦笙舞,古时就称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风清之夜进行。
25、这是吹芦笙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