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缁:pī z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 五代 齐己 《夏日寓居寄友人》诗:“披緇影跡堪藏拙,出世身心合向閒。”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慈母披緇,隔祇园於百里。”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削髮披緇,杜门旬日。”★缁,黑色的衣服。通常僧人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故以披缁表示出家的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老身在此住迹,甚觉清修味长,娘子虽然年芳貌美,争奈命蹇时乖,何不舍离爱慾,披缁削发?」也作「被缁」。

1、遗令削发披缁以殓。

2、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

3、他自削发披缁,往五台山出家去了。

4、披缁削发乍光光,妆出恁般模样。

5、端敬皇后去世不久,即翌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驭上宾,后世纷传,他削发披缁,皈依净土,遁迹五台山。

6、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7、觊觎皇位甚久的燕王朱棣,在谋士姚广孝(法名道衍,自号逃虚子)等人游说与辅助下以“清君侧”为名发表军事檄文,打出“讨逆铲奸诛恶”旗号、自称“遵循祖训靖难、奉承天宪锄宄”,继而举兵北平、挥师南下、直指京都公然进行反水叛乱;公元1402年6月13日,坐拥天下的建文帝竟不敌燕王一隅之力,恨无计策中惶遽告结四年的帝王之旅,于二十二位故臣旧仆追随下削发披缁、离朝远遁,开始了风餐水宿、星夜趱行的漫长亡命生涯。

8、明灭亡后,陈于泰披缁白门(今南京)的天界寺,两度想出家匿迹未成,回乡卧复壁中,不再外出,晚年常闻他在腹壁中凄厉的哀嚎。

9、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

image.png

10、卷二十七:“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

11、披缁削发逃,误主祸不小。

12、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13、家有侍婢数十人,皆令削发披缁,以侍左右,大为当时所诮。

14、唐五代时,丹棱县城东人可朋弃官回乡,披缁于竹林寺18载,与卢延让、欧阳炯、方干、齐己、贯休结为诗友。

15、他写诗自述:“削发披缁已有年,唯同诗酒是因缘。

16、茶食店如紫阳观、生禄斋、石柜台等名闻遐迩,颇负盛名。歙县城南紫阳观人,他曾任过清军参将,后有感触而披缁人空门。

image.png

17、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

18、他虽未能落发披缁,身入佛门,而佛心却长驻心中,他吃斋礼佛,参禅打座,数十年的寅月未曾间断,过著“心出家身未出家”的生活。泰邦酒业主张一种“泰然生活,美酒兴邦”的新式贵族生活,让幸福与和谐进驻心灵,在华夏大地体味法兰西生活的曼妙多姿和雍容华贵。

19、而后,从一些地方史料也可以看出来,建文出家并非空穴来风,明末大臣张居正在对答万历皇帝时也说过:“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