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月:zhòng yu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因处每季之中,故称。 唐 钱起 《过鸣皋隐者》诗:“仲月霽春雨,香风生药田。”《新唐书·礼乐志四》:“礼不祭墓, 唐家 之制,春、秋仲月以使具卤簿衣冠巡陵。” 宋 陆游 《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诗:“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明 何景明 《甘露颂》:“皇嗣元载,仲月维冬。”《清史稿·高宗本纪》:“丙午,举行经筵。自是每季仲月举行一次,岁以为常。”

1、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泰中》:“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2、是时春之仲月。

3、每至献春仲月讳日斋辰,?阵长空,云临层岭,委郁贞?,掩映天榆,迢进宝阶,腾乘星阁。

4、南朝?陈?张正见《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灵威。

5、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6、【出处】: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惜字会》:“香会,春秋仲月极胜,惟惜字会为最。

7、明吴承恩《广寿》:“嘉靖甲寅朱夏仲月,纤阿既望,耀灵再阅,阴阳辨而欲宁,天地交而成节。

8、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月,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9、每年的春秋仲月都有两次丁祭。

10、明洪武三年(1370年),山上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坛,西隅附祀日本、琉球、渤泥山川之神,春秋仲月上巳日合祭。

11、光武立太社稷于洛阳宗庙之右,春秋二仲月及腊,一岁三祀。

12、唐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泰中》:“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13、州郡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

14、子午之数各九、卯酉之数各六,总为三十,自子顺行到三十而见巳,是为四仲月的正煞。

15、戊辰春仲月广陵禹之鼎。

16、四月:乏月、槐月、仲月、麦月、清和月、阴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维夏、正阳、纯阳、麦候、孟夏、中吕、巳月等。

17、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复迁于府学(今广场前路北、人民路东)尊经阁左,“岁以春、秋二仲月致祭”。仲月:原名邵鹏,字仲月,怡静斋主人;生与70年代末;自幼习书,从于颜、柳、欧、赵四家;后习二王。

18、武庙也如同文庙祭祀体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礼。

19、五载春仲月,龙驾来翩翩。

20、夫葬乘生气,经有明文,今选择家亦以无禄四废为凶日,若复日则皆令星,孟仲月又皆建禄,其吉自无可疑。

21、唐张九龄《送幽州王长史赴军序》:“仲月暄矣,阳时贲若;植物之发芳香,行人之感意气。

22、历代统治者为了笼络南方各族人民,不断给他加封,每年春秋仲月均有祭典,相当隆重。

23、岁春秋二仲月吉日及五月十三日致祭。

image.png

24、昭忠祠以每春、秋仲月(祭日同京师》守土官祭本籍阵亡文武官员及兵丁乡勇等于本祠。

25、历代每岁春仲月(农历二、八月),在大殿举行祭礼。

26、享殿祀明瑞,配殿祀都统谥昭节扎拉丰阿、护军统领观音保、总兵李全、王玉廷,后又有总兵德福入祀,每岁春秋仲月祭祀。

27、关于关帝祭祀的仪制,清?道光《晋江县志?卷15?祀典志》载:“每岁颁行祭费银二十四两正,于春秋二仲月吉日及五月十三日致祭。

28、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皇帝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和太稷的场所。

29、农历二月其他名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image.png

30、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

31、宋代太学每月私试,孟月经义,仲月论,季月策,按文理优劣,逐月书于簿籍,以决升降。

32、钱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农历二月其他名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33、嘉靖《潮州府志?卷四?祠祀志》载:“马公祠在县治北金山上,祀宋摧锋寨正将马发,岁春秋二仲月次丁举行。

34、《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

35、顺治二年(1645)定制,每年春、秋二祭,均在仲月上丁,故称丁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