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凭:gōng pí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官方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臣窃谓立条已经数年,海外无不闻知,而 徐积 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元典章·户部八·市舶》:“每遇冬讯北风发时,从舶商经所在舶司陈告,请领总司衙门元发下公据公凭。”★官牒。宋.苏轼〈论高丽买书利害劄子〉三首之一:「而徐积犹执前条公凭,影庇私商,往来海外,虽有条贯实与无同。」
1、宋代没有关于市舶制度的统一?完整的规定?市舶司的职责主要包括?根据商人所申报的货物?船上人员及要去的地点?发给公凭(公据?公验)?即出海许可证?派人上船“点检”?防止夹带兵器?铜钱?女口?逃亡军人等?“阅实”回港船舶?对进出口的货物实行抽分制度?即将货物分成粗细两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这实际上是一种实物形式的市舶税?所抽货物要解赴都城(抽解)?按规定价格收买船舶运来的某些货物(博买)?经过抽分?抽解?博买后所剩的货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标准?发给公凭?才许运销他处。
2、例如长勺之战,鲁弱齐强,曹刿一开口就问鲁庄公凭什么去同齐国作战。
3、当时政府明确规定,凡出入各海口的船舶,出发前必先赴市舶使登记,领取公据或公凭引目,回航时仍须于发航处住舶,违者治罪。
4、性喜登陟,凡闽之悬崖绝壑,经公凭览,直视之以为拱卫鲁壁云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