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迹:yìj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不同的行为、行迹。晋慧远《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2.优异的政绩。《汉书·路温舒传》:“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鸿官至琅邪太守,所在有异迹。”宋王安石《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3.反叛的形迹。《南史·刘季连传》:“季连有憾於遥欣,乃密表明帝言其有异迹。”《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包藏祸心者,谓之异志。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4.奇异的事迹。宋苏轼《赵先生舍利记》:“盎与先生异迹极多,张道安作先生墓誌,具载其事。”
1、选中为路希并昏迷,后来被芳和香草二人发现并送到异迹外。
2、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
3、宋王谠《唐语林?赏誉》:“戴在职无异迹,当朝似不能言者。
4、《茶香室三钞?王逸少砚池异迹》:“山阴兰亭,有逸少砚池。
5、宋王安石《答戚郎中启》:“民无隐情,治有异迹。
6、卫朴与“水邱秀才”、“孙卖鱼者”合为“圣僧三人者,皆以异迹见称于时”(《重修山阳县志》)。
7、写周族始祖后稷,因其母姜?履天帝足迹受孕而生,屡被抛弃,均有异迹出现,得以不死。里保存了一篇《心镜大师碑》,这篇碑文中明确提到心镜“后挈?履,以历湖山,灵境异迹。
8、46这些咒诅必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成为异迹奇事,直到永远。
9、是以大师以般舟三昧之功,感应无数的灵异迹象,激发无数行人修净土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国土。
10、又以异迹传播,数年无敢字者。
11、推用贤俊,政称异迹。
12、鸿慷慨有义节,位至琅邪、会稽二郡太守,所在有异迹。《汉书?路温舒传》:“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於官。
13、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民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伏望浚发明诏,博求通经之士,简之朝着,拔自草莱,增置员数,分教胄子,随其所业,授以本官,廪稍且优,旌别斯在。
14、今观其所为,更无异迹。
15、他是唐代一位著名高僧,关于他的种种奇行异迹也广泛流传。
16、关于通邃与海滨的异迹甚多,他日当出专著,今无暇备述,谨约略附记于此。
17、异迹:不同寻常的痕迹。
18、其为政虽无异迹,而吏民畏服,亦近代贤帅也。
19、在游戏开始前也是重要角色,以达基法现了异迹中存在下界法尔希为导火线而引发圣府封锁波达姆和放逐政策。
20、形见於事为,谓之异迹。
21、使者诞生前后,麦加出现不少奇征异迹。
22、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23、其后,继暮云震言之后,在金山直指寺开堂说法,又住智异山、金刚山、正阳寺等,异迹颇多。
24、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上》:“鸿官至琅邪太守,所在有异迹。
25、这些咒诅必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成为异迹奇事,直到永远。
26、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27、夫以散漫之游牧民族,一旦乃藉宗教力量混为一体,团结以向外,此甯非历史一异迹欤?
28、今具其异迹,列之于后。
29、晋慧远《沙门袒服论》:“於是服膺圣门者,咸履正思顺,异迹同轨,缅素风而怀古,背华俗以洗心。
30、黄宗法异迹道行,出则两虎相随,言之成谶,是为七闽僧俗同钦的大和尚,世称伏虎禅师。
31、虽兵民异迹,家室偕情,欲攘外夷,先安内志。
32、于公座与遥欣竞侮季连,季连对他们十分怨恨,乃密表明帝,称遥欣有异迹。
33、盖隐拙者却有奇踪异迹,显露者多是花穴假形。
34、申28 : 46这些咒诅、必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成为异迹、奇事、直到永远。
35、很多老师也都发现班里的怪异迹象,女孩子个性张扬,男孩子却有些温顺。
36、季连有憾于遥欣,乃密表明帝言其有异迹。
37、时方□□其土,间取州志读之,则人物美秀,奇产异迹,指不殚屈。
38、洞内有明代哲学家、礼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的石刻题咏:“见说水南多异迹,岸头时有钟鼓声。
39、又说“余一日登湄山,揖僧而进之曰‘天妃之异迹彰彰如是,曷不汇集成帙,以传于世。
40、46这些咒诅、必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成为异迹、奇事、直到永远。
41、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诸道人指与远公同趣共游者共三十余人,名不详。
42、宋苏轼《赵先生舍利记》:“盎与先生异迹极多,张道安作先生墓志,具载其事。
43、徒寻灵异迹,周顾惬心目。
44、后升廷尉奏曹掾,宣帝即位后,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官至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
45、村民听了佛陀的话,看见舍利弗的异迹,都对佛法生起信心。
46、《南史?刘季连传》:“季连有憾於遥欣,乃密表明帝言其有异迹。
47、……齐建元中,稍见异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