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tāng tóu gē jué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将中药常用配方编成的歌诀,便于习医者记诵和应用。通行的有 清 汪昂 所编的《汤头歌诀》一书。 胡适 《问题与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1、王良甸:温病汤头歌诀。

2、今人严仓山在《汤头歌诀》基础上加以增辑,书名易为《汤头歌诀正续集》更是广泛流传民间。

3、14岁自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书,随师上山采药。

4、更辅以《汤头歌诀》一书,对后世医学的普及提高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5、陈琴甫:汤头歌诀。

6、本书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汤头歌诀原文,便于学习者记诵。

7、其作者有,《黄帝素问灵枢类篡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经络歌诀》。泽全年方六岁,张老先生就让他背诵《千金方》、《汤头歌诀三百首》,并让儿子站在一边看当爹的看病。

8、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幼年时就能背诵《汤头歌诀》、《伤寒论》、《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医学书籍。

9、尤以医学经典为偏爱,《频湖脉学》、《药性赋》、《本草备药》、《汤头歌诀》等可以倒背如流。

10、饶舌者模糊提及的,并非汤头歌诀,而仅仅是一些单摆浮搁的药材名称。

11、5年内他学完《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著作,并能熟读成诵。

12、受母亲魏天梅影响,徐文兵童蒙即诵《药性歌括》《汤头歌诀》《濒湖脉学》,接触中医传统教育。

13、他1934年,即12岁从老爷中医学徒,开始跟老爷读汤头歌诀和中药四百味。

14、治病偏重古方,汤头歌诀常不离口。

15、一次,李剑平的舅舅从县中医院许载冰医师那里帮他借到一本《汤头歌诀》,但必须在两天内归还。

16、幼时即受父亲熏陶,年少时即能诵读《药性赋》、《汤头歌诀》。

17、《汤头歌诀》,医方著作。

18、撰《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等。

19、自幼随父学医,熟读《汤头歌诀》、《药性赋》及古典医著等。

20、撰有《汤头歌诀续编》四卷(1899年)。

21、1965年根据当时临床实际,又编辑整理了《增辑汤头歌诀正续集》。

22、虽不见得人人都背过汤头歌诀,而他们的实践经验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是位传统老中医,6岁随父诵读汤头歌诀,至今信手拈来、倒背如流。

23、真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就用两天时间,日以继夜,硬是将一本厚厚的《汤头歌诀》完整地抄了下来。

24、第二部分为汤头歌诀应用新解,对每一首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5、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学书籍。

26、最为多见的是歌诀体裁的中药、方剂启蒙书(如《珍珠囊药性赋》、汪昂的《汤头歌诀》等)。

27、这吊起了他的读书胃口,先后读了《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黄帝内经》、《蒋玉伯医案选》等等。

28、本书多与汪昂《汤头歌诀》合刊,现有清刻本等。

29、张学文回忆,每天父亲都听自己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稍有错误,马上给予纠正,并要求反复吟诵。

30、清朝康熙三十三年,有位叫汪昂的80岁老中医,整合古方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

31、为了让初学者更好地学习中医方剂,更快地在临床中应用方剂,我们编写了《汤头歌诀应用新解》。

32、大钟父亲际滔颇识医理,大钟成年后,跟随其父行医,并精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及汪昂《汤头歌诀》等医书。

33、编著了一本《汤头歌诀》,影响颇为广泛。

34、现已著书15部,包括《欣赏中医》、《品读名医》、《汤头歌诀应

35、发表论文10余篇;专著有《中医学浅说》、《汤头歌诀简表手册》2部。

36、为了便于记忆,还附有66个常用有效方剂及其汤头歌诀。

37、著有《温病赋》9篇,《温病汤头歌诀》1册,医界传抄,脍炙人口。

38、曾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妇科、男科、儿科疑难重症,著有《傅青主女科全册汤头歌诀》一书。

39、他能背诵药性和汤头歌诀,还表示“不攻克伤寒论誓不为人”。

40、凡是学习中医的人,都离不开《汤头歌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