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言:wàng y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2. 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3. 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1、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就说过“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话。
2、早在2 00 0多年前,庄子就说过“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话。
3、唐?钱起《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诗:“忘言在闲夜,凝念得微理。
4、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投分多然诺,忘言少爱憎。
5、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檐外垂青豆,经中发白蕖,纵辩宗因衮衮,忘言理事如如。
6、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
7、忘言意不极,日暮但横琴。
8、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
9、《读禅经》诗:“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10、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11、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
12、正是基于“言意之辨”,先哲们不断丰富、发展了以象兴意、借象求境、“得意忘言”的认识、审美与创作思想。
13、《“言不尽意”论内蕴的教育思想》,(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002年第4期。王弼发挥《易传》“言不尽意”观点,提出“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之说。
14、倚槛澹忘言,悠然自怡悦。
15、按庄子原意,前说“得鱼忘荃(诱饵),得兔忘蹄(捉兔下的套)”;后说“得意忘言”。
16、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曾国藩
17、览斯疏而通会,忘言象以冥符。
18、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19、醒来也无风雨也无晴;睡去已忘言语已忘我。吴青峰
20、修真景象,自然而然,妙本天成,非笔墨所能尽述,亦非诗文可作雕饰,是故信言未必美言,词句朴陋之处在所难免,读者切莫以辞害意焉,须知意在言外,得意可以忘言也。
21、十七年,返故都,住圆广寺,孤云野鹤,相对忘言。
22、卦中设象本仪形,得意忘言意自明。
23、阮籍从“得意忘言”的原则出发,将他那亦喜亦哀、亦怒亦乐的情感毫无遮拦地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便写出了“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十三),“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十一),“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嘻”(六十四)等情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佳作。
24、五有时要感谢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和伤害,正是它们成就了你的隐忍、含蓄、修行。让你懂得日暮苍山之美,让你在渐渐远离那些是非和世俗时知道此中有真意,不辩亦忘言。无论何时,沉默和守口如瓶都是人生中最美好和最难以做到的境界。雪小禅。
25、一百五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
26、(今南京)瓦棺寺所画的维摩诘像,有“清羸示病之容,凭几忘言之状”,画出了维摩诘的病容及病中与人对谈时的特殊神色。
27、所谓“更兴想”,恐怕正有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所引发的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高邈逸兴。
28、高人韵士,目迷而心醉,隐机而忘言,良可惜也。
29、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30、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对手既然根本就摸不清他的剑路和招式,又怎能防避招架。
31、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特别好,总是得意忘言。
32、②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
33、言不尽意论对创作论有所启发,得意忘言论对鉴赏论有所启发。
34、乃至于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的境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35、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龙应台
36、《宋诗钞?北山小集钞序》说其“取涂韦、柳,以窥陶、谢,萧散古澹,有忘言自足之趣,标致之最高者也”。
37、本来,中国古代孟子的“以意逆志”和庄子的“得意忘言”,对接受和欣赏理论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研究杜诗,对杜甫所处时代,政治思想及其抱负情怀等,进行深入探索。
38、王弼的观点与这两种看法都有不同,他一方面肯定言、象具有表达意义的功能,一方面又强调言、象只是表达意义的手段,为了不使手段妨碍目的(得意),可以把手段忘记,这就叫做“得意忘象”(得意忘言)。
39、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40、似弟习气矫厉,蚩蚩者故当忘言。
41、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前后引文在16条)加以证明。
42、有时要感谢生活中的那些挫折和伤害,正是它们成就了你的隐忍、含蓄、修行。让你懂得日暮苍山之美,让你在渐渐远离那些是非和世俗时知道此中有真意,不辩亦忘言。无论何时,沉默和守口如瓶都是人生中最美好和最难以做到的境界。雪小禅。
43、欲辨已忘言。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44、其《冷香书屋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庭院之内,隙地遍植翠竹,每当风欺寒玉,时闻响作环佩,又有篱落丛菊,窗外孤松,可寄傲东轩,悠然忘言,境幽室雅如此,故时来高朋,常聚良友,或放歌纵酒,频呼冷香旧酿,或汲泉烹茗,印证陆羽茶经,文坛辞宗、点评风骨神思,画界方家,往往笔超画论,书屋富藏,可信手取读,其乐又无穷也。
45、王生前为人孝友敦睦,资性雅重,居常不忘言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