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政策:bì guān zhèng cè基本解释:[close-door policy;policy of exclusion] 闭关锁国的政策●详细解释:◎ 闭关政策 bìguān zhèngcè[close-door policy;policy of exclusion] 闭关锁国的政策★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他们称,政府可以适当放宽接受北非的非法移民,因为现在是当地的“非常时期”,德国不宜实施“闭关政策”。
2、明世宗于1523年(嘉靖二年)后采取闭关政策,禁止与日本通商。
3、主要论文有《清朝吏治与鸦片战争》(《西南大学大学学报》198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报》摘发,获四川省史学会优秀论文奖)、《伊里布查办浙江“夷务”辨》(《西南大学学院学报》1987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对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再思考》(《福建论坛》1992年1期,《新华文摘》摘发)、《喋血饮恨,冀雪国耻??论姚莹的道德操守和爱国主义》(《安徽史学》199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重庆市政府优秀论文奖)、《鸦片战争与清朝吏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鸦片战争研究》,重庆市政府优秀论文奖)、《道光朝吏治腐败探源》(《西南大学大学学报》1990年4期)、《爱国主义与文化素质》(《光明日报》1994年10月,校级科研成果奖)、《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中西文化观??兼与章鸣九先生商榷》(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师大出版社1995版)、《一则史料的误
4、此时的中国实行闭关政策,根本不允许外国人进入大陆。
5、对外贸易的行商制度是闭关政策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
6、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
7、具体到清代前期海防思想来说,应当探讨当时人们的海洋观念、海防地理认识水平、禁海思想的渊源及其流变;就海防政策而言,应当研究清政府的海防对象与任务,移民政策、闭关政策与海防的关系;就海防制度来说广应当深入研究海防的兵力部署状况和特点,研究水师的会哨制度,战船、兵器修造制度;就重大事件来说,自然应当研究郑成功、施琅收复和统一台湾,乾嘉之际东南沿海的海盗问题,罗马教皇与英国使节带来的海上冲击,等等。
8、其次,“闭关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
9、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以在思想上实行禁锢的愚民政策,一直沿袭着以八股文为主要形式的科举制度,致使中国对西方世界茫无所知,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
10、嘉庆帝仍实行闭关政策。
11、清朝建立全国政权之后,厉行闭关政策。
12、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既不愿和外国通商,更拒绝外国使节驻京。
13、对外国商品的需求量很有限,同时也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暂时了限制了对外贸易规模,这给英国商品的向中国输入以顽强的抵抗。
14、到鸦片战争前,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
15、首先,“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16、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西交往阻断。
17、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为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18、然而,与此并存的事实是,明朝晚期开始,随着当时中国国力的衰退与闭关政策,精明的日本人甚至在海上贸易中渐渐打破中国对欧洲瓷器出口的垄断地位。
19、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
20、中国之采取闭关政策和限教政策不自康熙始。
21、清朝采取限制出海,限制开矿的闭关政策。
22、闭关政策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23、十八世纪末期起,英国殖民主义者一方面用外交方式和武装挑畔以冲破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一方面对中国逐步扩大鸦片贸易,借以攫取暴利。
24、内容涉及广泛,有: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严禁与弛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不败而败的战争、亲洋水师全军覆没、左宗棠收复新疆、创建黄埔军校、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万隆行、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论战、袁世凯的“学历”问题、孙中山弃医从政、徐世昌测字、从皇帝到公民的溥仪。
25、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有了明确的法规,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
26、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
27、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
28、⑤缓慢发展的原因: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29、上世纪(十五)初,明王朝第三任皇帝朱棣改变闭关政策,一面准许日本跟中国作正规的贸易,一面加封日本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30、《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闭关政策是怎么回事?
31、另有日本等国实行过闭关政策,现代国家在1917??1986年实行闭关政策者甚多。
32、鉴于史学界在郑成功广施琅收复和统一台湾方面,在移民和闭关政策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他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重点,即主要研究海防地理认识状况、海防制度、禁海思想的渊源及其流变。1 8世纪对外交往,对外贸易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限制对外交往,如设立行商制度、实行一口贸易、限制人民出海,限制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闭关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极为不利。
33、有些地方出现公开的武装起义,把葡萄牙殖民者全部驱逐出境;起义者还颁布法令,任何外国人入境都要处以死刑,维护闭关政策长达两百多年。
34、又如对战前清政府对外贸易限定广州一地和随后颁行的各种限制中外交往的措施,除作出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外,提出长期以来称之为“闭关政策”,是不确切、不科学的;将之称为日益“严格限制中外交往的政策”,比较合乎实际。
35、后来虽允复界,但又实行闭关政策,沿海一带仍然恢复缓慢。
36、中国、日本都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影响了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而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各国轻视和忽视这个条件,只能落后于历史的进程。
37、受图勒侵略后,其自行关闭了与外界的联系,实行一贯的闭关政策。
38、四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