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亡:luàn w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败乱灭亡。《管子·明法》:“人主专以其威势予人,则必有劫杀之患;专以其法制予人,则必有乱亡之祸。” 汉 刘向 《列女传·楚平伯嬴》:“今君王弃仪表之行,纵乱亡之欲,犯诛絶之事,何以行令训民?” 明 张纶 《林泉随笔》:“赏不可妄行,恩不可妄施。其当也,犹为争夺之渐;其不当也,即为乱亡之基。”2. 犹离乱。 唐 元结 《舂陵行》:“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清 方苞 《读<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自《君牙》以下六篇,皆 孔子 摭拾於乱亡之餘,非得之 周 室之史记也。”★ 动乱败亡也。《管子·明法》:「必有乱亡之祸。」;《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汉书·楚元王传》:「孽嬖乱亡。」;宋、欧阳修〈朋党论〉:「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1、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

2、他把历史上的君主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

3、大道下》:“凡国之存亡有六徵……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

4、别为一传,所以著乱亡之源,不但示斧钺之诛也。

5、著有《文嘻堂诗集》,是集大都蒿目时艰,语多感慨,七言律诗中如《秋怀》、《春愁》诸篇,纪明末朝政纷纭乱亡之象,亦可见其大概。

6、遗文更欲传家武,泣语诸孙好护藏。。”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亡也。

7、呈献汉成帝作为讽劝,力斥孽嬖为乱亡之征兆,以盼望朝廷有所警悟。

8、臣常疾世主莫不思绍尧、舜、汤、武之治,而蹈踵桀、纣、幽、厉之迹,莫不蚩笑季世惑乱亡国之主,而不登践虞、夏、殷、周之轨。

9、重耳以骊姬之乱亡奔翟,赵衰从。

10、据说,这里曾被一个凶虐的旱魔霸占着,方圆百十里内没有水吃。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所谓强治之国者,威力仁义不与焉。

11、寇虽乱亡有征,昧弱易取,若天时人事,或未尽符,抑锐俟机,宜审其算。

12、《尹文子?大道下》:“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

13、兹幸程侯慕仰昔贤,思其著述,亟为寻访,俾散乱亡逸者,悉收拾之,汇为一集,传刻于世。

14、贼衍恶积祸盈,势不能久,子弟暗悖,衅逆已彰,乱亡之兆,灼然可见。

15、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亡也。

16、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吴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鉴乱亡之未远,而蹑倾车之前轨。

17、由士不自重礼俗,苟简之使然,虽使人人自求其家,犹不可得,况一人之力,兼考于缪乱亡失之余,能如所示者,非深甫之好学深思莫能也。

18、《隋书?高祖纪下》:“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

19、以暗室屋漏为尊严之区,而必敬必戒,以恒舞酣歌为乱亡之宅,而不淫不?。

20、《谏论下》:“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