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条:zhàotiáo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唐柳宗元《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匀徭赋,示以义方。”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在官有疾犯皆去职》:“邑训导张用斋庸《送知县饶公免官还乡序》云:‘洪武九年秋八月,有司钦奉詔条,凡在官者,其族属有丽於法,听其解职还乡里。’”参见“六条”。
1、他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庆历新政”中建议改革弊政的著名奏章。
2、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3、北阙颁诏条,东邻证迷误。
4、随后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列举了十件必须“端本澄源”的事务,其中以整顿吏治为核心。
5、宋楼钥《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丰储仓:所以为中都之备,一时欲
6、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太际下诏责其不循旧章,敛怨于民,自今敢背弃诏条,谴责不复恕。
7、宋叶适《应诏条奏六事》:“风流日以坠失,士俗日以颓败,宫无素望,人无定品。
8、宋秦观《代谢历日表》:“宣布诏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绛老之年。
9、唐?白居易《祈皋亭神文》:“居易忝奉诏条,愧无政术,既逢愆序,不敢宁居。
10、《奉诏条具边防利害奏状》:“譬如奕棋,舍局心而就边角,迫蹙褊小,浸以衰微,何以取胜?
11、【出处】宋李纲《应诏条陈七事奏状》:“然臣闻应天以实不以文,天人一道,初无殊致,唯以至诚可相感格。
12、景德四年七月,如京使何士宗言:“诏条禁军将士依等级并行伏事之理,违者按军令。吴郡人刘成又诉称息道龙伏事诞,见诞在石头城内修乘舆法物,习唱警跸,向伴侣言之。
13、《答手诏条陈十事》:“范仲淹、富弼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14、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这年范仲淹五十五岁,由于他在边关抵御外来侵略立下了汗马之功,朝廷又将他提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这次的升迁,为范促淹实现自己青年时代改革朝政,富民强国的理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这年九月,仁宗皇帝在天章阁召见了范仲淹,他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
15、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
16、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坏而不葺,则王者失贤,不肖混淆请托,侥幸迁易不已。
17、一百至元三十一年(1294)四月,钦奉诏条内一款,五岳四渎,遣使诣祠致祭;其名山大川、圣帝明王、烈士载在祀典者,所在长吏,除常祀外,择日致祭,庙宇损坏,官为修理。
18、文有《彀吟集》,应诏条议行于世。
19、朝廷续降诏条,法司续议格例,简牍滋繁,因革靡常。
20、白昼杀人,官吏引避;视州县若无有,观诏条如等闲”(《青琐高议?王寂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