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己:xíngj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立身行事。《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清钮琇《觚賸续编·简公雪冤》:“士人行己,贵乎立品,即小可以见大,即穷可以徵达。”
1、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2、以赛亚书53 : 6 “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
3、要鉴以前车,不要孤行己见。
4、6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5、子行己、伸己。
6、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7、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8、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行己有耻”,即要有羞耻心。
9、」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0、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
11、大凡非常可怪的议论,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也不敢说,说了以后,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12、《新唐书?刘瞻传》:“瞻为人廉约……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终始完洁。
13、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14、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15、宋周行己《寄鲁直学士》诗:“当时仲宣亦小弱,蔡公难其才不如。
16、言必信,行必果;贫而乐,富而好礼;去食,去兵,民无信不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过犹不及;行己有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均出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
17、孔子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好逑传》第十回:“既为君子,自有立身行己的大节义。
19、6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20、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要么使我们变成更甜蜜、美好和高贵的男人或者女人,要么让我们变得更加严峻、到处找碴,偏行己路。
21、邓广铭将“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八个字作为他的座右铭,以此来规范他的道德文章。
22、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行己之道至矣。
23、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24、曾之行己,皆与此同,宜谥缪丑公。
25、性淳和好学,行己忠恕。
26、’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7、《抱朴子?行品》:“士有行己高简,风格峻峭,啸傲偃蹇,凌侪慢俗。
28、这一群体的人们具有三种身份和相应的素质:一、 “士志于道”的价值维护者;二、 “抱道忤时”的社会批判者;三、 “行己有耻”的道德示范者。
29、扬雄殆无以过,其行己亦中正,可为后人模范。
30、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
31、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
32、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33、且天下议论,宁假借,必不可失名义;士人行己,宁矫激,必不可忘廉隅。
34、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35、故曰:“忠以行己,恕以及物。
36、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37、一百二傲慢又可以细分为傲与慢两种表现,所谓“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38、《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39、周行己中进士后,迟迟未能得官。
40、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主张!通商惠工”、!义利并存”。宋代的永嘉学派重要人物是周行己、许景衡等所谓的永嘉九先生。
41、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可是他们俩,老人和孩子,忏悔者和无罪者,都感到应当跪下。1近代以来,梁启超著有《说悔》,张文穆著有《行己有耻与悔过自新》,鲁迅著有《狂人日记》,巴金著有《随想录》《生之忏悔》,无不倡扬忏悔之观念。
42、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3、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策,可效可师。
44、儒家君子“行己有耻”,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尊严,不会去做贬损自我尊严的事情而让自己感到耻辱。
45、常推诚行己,能以正直全于多难之时。
46、纳之,谕台臣曰:“遵所言甚善,皆世祖风纪旧规也。玉峰能世其医,且立心行己有祖风,客信州,所传渐广。
47、我以为,这是对“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一语的最好诠释。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