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敌:ruò d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削弱敌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秦 用 商君 ,富国强兵; 楚 魏 用 吴起 ,战胜弱敌。”《三国志·吴志·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全哉?纵有所获,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
1、大敌之中还包括弱敌和幼敌。
2、因此,对于弱敌,决不可加以轻视。
3、《三国史》:赵云、邓芝的部队亦因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4、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敌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5、我们需要收集并利用各种情报削弱敌军,增强己军。
6、以弱敌强,取攻;以强敌弱,取守。
7、作为曾经华夏龙怒特战队中里最骁勇善战的年轻人,以弱敌强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8、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9、姿势不错,虽然日耳曼人的常规战术(在近战前先投掷标枪削弱敌人)在这里只有一个人物来表现(这种投掷的姿势) 。
10、如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反攻阶段,坚持慎重初战,初战必胜,不打无把握之仗;或出敌不意,发起突袭,出奇制胜,或示弱于敌,诱敌深入,待机反攻;先打弱敌,后打强军;实施穿插迂回,断敌退路,分割包围;对强敌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运动战与阵地防御战相结合;发挥近战夜战特长,手榴弹开花,刺刀见红,歼灭和震慑敌人;适可而止,不作远距离的纵深追击等。在敌人“围剿”开始前,主要是分兵发动群众,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做好反“围剿”准备;在敌人“围剿”时,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组织有计划的战略退却,正确选择退却的时机、方向和终点,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选择有利战场,捕捉战机,慎重初战,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打速决战,打歼灭战;在粉碎敌人的“围剿”后,乘胜扩张战果,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并随时准备打破敌人新的“围剿”。
11、天师,在术士的基础上偏重发展辅助能力,可以削弱敌人。
12、最终杀往中洲,再一次一次被追杀中与人周旋逃生,不断在追杀中以弱敌强灭杀对方,一次次扮猪吃虎的情形下,越界灭杀仇人和阻挡自己修行路的羁绊石。
13、在这个任务上,一切处于敌后的游击根据地的领导者们,或临时被派出的游击兵团的领导者们,必须好好地配置自己的力量,各依当时当地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向着敌人最感危害之点和薄弱之点积极地行动起来,达到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和精神上振奋内线上各个战役作战军之目的,尽其战役配合的责任。
14、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15、EMP在对付神族的时候,可以极大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16、穿云箭:弓类武功,能够消弱敌人,降低敌人的能力。
17、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
18、他们通过消耗战削弱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19、墓地的将军们应该耐心的削弱敌人,利用尸体驱役亡灵,建立起一支不可阻挡的大军。
20、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
21、比喻弱敌不除,必贻后患。
22、07年称霸,但大部分比赛被当刀或者遇到弱敌。
23、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
24、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25、每级减少敌人护甲增加10点,最高级削弱敌人200点防御力。
26、吴则是以疲敌为手段,目的是削弱敌人为决战服务。
27、会说话,你便能以少胜多,以弱敌强。
28、新四军专打弱敌,或打敌人弱点,打的是运动中的敌人,一般不打驻止之敌。
29、这一策略旨在逐步削弱敌人的抵抗力
30、纵有所获,不足以弱敌而副国望也。
31、【事例】:试想用弱敌强,怎得为明?
32、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33、天欲弱敌五单于各裂过阴山而哭,以数筮之当必不远。
34、这样,能够削弱敌人,增强我们的力量。
35、在术士的基础上偏重发展辅助能力,可以削弱敌人。
36、这样,部属们便会同仇敌忾而削弱敌国了。
37、在您的前进道路上杀死或着削弱敌人,并将战线向前推移。
38、云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军不至大败,晗有与焉,转为安汉将军。
39、没有现实价值的以弱敌强,不过是自欺欺人。
40、以弱敌强而不屈战死者总是日本传说、戏剧的好材料。
41、壬不决水,难更堤防;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42、作战对象分为5种,即:强敌、大敌、小敌、弱敌及幼敌。
43、这将有效的削弱敌国。
44、要想战胜敌人,必须先削弱敌人。
45、首先歼灭郓城和西路弱敌,使敌人左路陷于瘫痪状态。力排“左”右倾干扰,主张“集中兵力,先打弱敌”。
46、对于弱敌或不关紧要的战场作战,临之以相对优势的兵力也就够了,例如一九三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向建宁打七千人的刘和鼎师,红军只用了一万多人。
47、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48、先打弱敌,后打强敌,道理简单,运用困难。在战斗中使
49、削弱敌人气势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攻心战。
50、对于弱敌或不关紧要的战场作战,临之以相对优势的兵力也就够了,例如一九三一年五月三十一日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战,向建宁打七千人的刘和鼎师,红军只
51、而言,目的是不断削弱敌人力量,以便最后战胜敌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