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姒:tài s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大姒 ”。 有莘氏 之女, 周文王 妻, 武王 母。《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 毛 传:“ 大姒 , 文王 之妃也。”《史记·管蔡世家》:“ 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母曰 太姒 , 文王 正妃也。”后用为贤母的典实。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既侔 大姒 之贤,宜易小君之号,貽谋百世,正位六宫。”

1、故太任太姒秉淑德,而昌周;明德马后克恭俭,而光汉。

2、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阳记略》卷二〈陵墓〉:“周后妃太姒墓。

3、鼎卦爻辞:“得妾以其子”,至于太姒是否被扶为正室,无史实记载。太姒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踏上了征途,作为一个和平使者登上历史舞台。

4、在关于“有莘氏”之国的传说中,洽川作为“太姒故里”是非常确凿的事实。

5、③后妃之德也:后妃,天子之妻,旧说指周文王妃太姒。

6、《诗经直解》引)说本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

7、五是有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有“有莘国”的遗迹;有五帝之一“帝喾”的陵墓;有商代“元圣”伊尹的躬耕之地;有楚汉争雄的木罂渡古战场;《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绝唱就出自洽川;这里还有供奉禹母、汤妃和周文王母太任、妃子太姒的“四圣母庙”;明万历年间在此出土的汉《合阳令曹全碑》,是汉隶的精品。

8、周姜即太姒,周文王妃子,周武王之母,有德行。

9、周文王之母太任、妃子太姒皆生于洽川,大禹的母亲和商汤的妃子也都是洽川人。

10、武王母亲为“太姒”,其正妻为“邑姜”。

11、汉?刘向《列女传?周室三母》:“君子谓太姒,仁明而有德。

12、旧说是周文王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

13、诗大雅曰“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也。

14、周家母仪,太王有周姜,王季有太妊,文王有太姒;三代亡国,夏桀以?喜,商纣以妲己,周幽以褒姒。论及史祖达在宋词中的地位,他上承周邦彦,又受到同时代的前辈词人姜白石的影响,应属周姜这一流派。

15、商王是想笼络周文王,将太姒嫁给了他。

16、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17、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

18、昔太姒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道恶言,生文王而明圣。

19、记载的是周文王与其妻太姒的婚姻。

20、文王太姒相伴五十载,共育十子。

21、乾隆本《?阳县全志》?阳县境图;太姒墓标于莲花山主峰东侧。

22、都是太姒的儿子。

23、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浏览可儿家族合唱团图片库

24、与太妊的结合,乃生文王;文王娶太姒,复生武王。

25、歌颂了太任的庄重娴静,王室之妇周姜的宽厚可爱,文王之妻太姒继承美德,哺育儿男,使王室人丁兴旺。

26、《列女传》:“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

27、《诗经?大雅?思奇》:“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28、四圣母庙祀汤妃、太任、太姒和禹母,现存建筑在莘里村。

29、: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

30、文王激烈的一生对太姒,对长相守都是一个考验。

31、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

32、《寰宇记》上说,莘国,本是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禹的母亲太姒即此国之女。

33、《宰莘退食录》:“夏阳村有周大任太姒庙,关西夫子车副使朴为之记。

34、太姒,便是洽川美女中的佼佼者。

35、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母亲是太姒。

36、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的“君”是指正夫人,然而太姒穿的衣服比正室还漂亮,这似乎有夺嫡之嫌,可“月几望”??虽说像月亮一样美貌可却不盈满,始终保持着谦逊之德而获“吉”。

37、周文王姬昌1太姒待查王后待查生周武王姬发、周公旦姬旦等子。

38、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39、太姒:周文王之妃,武王之母。

40、帝唐御纪,太姒定祥。

41、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

42、周文王母太任与周武王母太姒的合称。

43、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

44、这里提供的婚俗面花只是摄者在洽川镇东王乡夏阳村和莘野村太姒故里所见所拍。

45、太姒是古代成就很高的妇女,洽川人历来重视纪念她。

46、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一作太姒风。

47、为道宜男仍永世,福齐太姒炽而昌。

48、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

49、太姒与姬昌生下十名男丁,自少严谨教诲,使他们未做过坏事。

50、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

51、西周三母(太姜、太妊、太姒)之一,季历(王季)之妻,生姬昌(周文王)。

52、请暂时卸下武器,以安众心。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

image.png

53、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54、颜师古注:“任,太任,文王之母;姒,太姒,武王之母也。

55、且古姜?、太姒⑿皆执子之勤,今欲以一已之劳而让我,过矣。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