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jīng chu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 唐 。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上。其制式由 印度 的幢形变化而来。 唐 李玫 《异闻实录》卷一:“ 开元 中, 明皇 与 杨妃 建此寺,立经幢。”《隶续·汉王稚子二阙画象》 宋 洪适 释:“ 西州 所存 汉 人墓闕,其石方数尺,间有闕者,上琢楼屋为盖,如今寺观中经幢。”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他最有兴趣的,是经幢石刻。因此整部日记,几乎有一半篇幅,记的是购买经幢,考订经幢。”★刻有佛名或佛经的石柱。为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多置于塔内或佛像前,用以制伏群魔或宣导众生。
1、左右洞壁上方还刻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楼台亭阁、宝塔经幢等。
2、云峰石塔,位于霞浦县下浒镇王家?村,始建年代无考,为楼阁式七层实心经幢石塔,平面呈八角形,高7米,逐层收缩,塔基须弥座,塔身八面均镌刻花纹,塔尖为葫芦状,由于经风历雨,花纹已漶漫。在三朝本中,就字画的清晰度而言,明修版最清晰,元修版次之,宋刻原版则漶漫模糊;就字体而言,宋版较方整,元修版较圆活,明修版若在中叶以后则已采
3、因所在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是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
4、寺西有唐代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细。
5、岷江上游的唐代经幢和造像碑
6、这座古幢,原在金汁河畔的地藏寺中,故名地藏寺经幢。
7、这三座经幢的须弥座、幢身(八面)、幢盖、所雕人物花卉等图案,都极精致。
8、经幢台坡下,有三处佛义小景。
9、因所此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是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地藏寺经幢建造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公元1096-1253年),系大理国议事布燮袁豆光为纪念鄯阐侯(当时昆明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高明生而建造的。
10、遗物以砖瓦为多,有极少量的瓷片与安平残件。铁铸经幢,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塔坡禅寺遗物。
11、院四周陈列着历代碑碣石刻,其中“周召分界石柱”、“大唐孔子庙碑”、唐代“梵文尊胜真言经幢”、唐“佛顶尊胜波罗尼经幢”、唐“金刚般若波罗尼经幢”、唐“佛顶尊胜波罗密经幢”、“北周造像石刻”、唐“线刻华严三圣像”、明代“大理寺正卿崔儒秀碑志”等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登城墙阙楼,俯视扬州城十里秀色美景,远眺江南吴楚诸山的佳处,品赏唐代文物精品经幢、八角石桂。
13、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堵波中……若有?刍、?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
14、在拱桥之祖安济桥的故乡,还有一个全国之最,这就是赵州陀罗尼经幢。
15、陀罗尼经幢位于九日山莲花峰脚下的桃源宫内,全部
16、经幢到了侯公子手里,湘澜急中生智要把经幢偷倒手。
17、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细。
18、经幢位置,一般立于寺院之前,也有立于通衢大道之旁。
19、现与中天竺寺皆为禅寺,存有真观、遵式的墓塔与经幢(系祖韶所建)等。
20、唐汇征《上天竺寺经幢记》:“仰窥鹤表以争高,侧视雁层而竞巧。
21、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咏楼,汤溪城隍庙、法隆寺经幢、鹿田书院、雅畈七家厅、府城隍庙等。
22、庄严了岩胜,填补了粤东地区无树经幢之空白。
23、保圣寺的经幢,系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建,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重立,刻有陀罗尼经咒,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字迹已无法辨认。
24、谁知经幢是假的,湘澜再度误会延祖和月娥。
25、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有两座造于唐代的石经幢,其一,为造于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的鄞县永寿庵尊胜经幢(已断裂)。
26、太室阙(汉)、少室阙(汉)、启母阙(汉)、石翁仲(汉)、摩崖画像(汉)、扈豚造像(北魏)、赵安香造像(北魏)、菩萨造像(北齐)、韩克智造像(北齐)、白石菩萨造像(北齐)、超化寺造像碑(北齐)、天统二年造像(北齐)、少林寺北齐造像(北齐)、天统四年造像(北齐)、邢河摩崖造像(唐)、天王菩萨造像(唐)、弥勒菩萨造像(唐)、阿弥陀佛造像(唐)、十一面观音造像(唐)、阿弥陀佛石像(唐)、崇唐观老君造像(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唐)、妙法莲花经石幢(唐)、桃花峪经幢(唐)、道教经幢(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幢(唐)、尊胜陀罗尼经幢(唐)、五代冥府十王像碑(五代)、石柱岗经幢(宋)、开元寺武士、力士造像(宋)、初祖庵舍利石函(宋)、开元寺石棺(宋)、杂剧石棺(宋)、扁担王石幢(金)、朱氏宗族图记(明)。
27、辽代尊胜陀罗经幢。
28、今开元寺有后梁乾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29、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州城遗址附近山谷中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墓,仅有石人、石经幢和契丹文碑等残存。
30、寺前附建放生池,4座经幢。
31、并称“南北双娇”,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国宝文物;在人物内容上,“大理国布燮高观音”石碑与昆明地藏寺经幢“大理国布燮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相应证,而后者已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32、正员将军幢主卜伯宗、江夏国侍郎幢主张涣力战没陈。须弥山之上,为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
33、据群众介绍,此经幢是由村东口运来的。
34、天恩寺会昌年间建的两座经幢,体现了早期石幢的型制。
35、安禅是佛教用语,意谓身心安然而入于禅定。见《禅道安禅师塔记》及《僧维新等经幢》。
36、跋山涉水,搜罗了全县的摩崖、碑刻、题桥、经幢、塔砖,一一细加考订,无所遗漏。”明?孙梅锡《琴心记?誓志题桥》:“倘有此日,报?非轻,小小谢仪,幸先挥顿。
37、保国寺是江南较典型的寺庙建筑,整个建筑群体布局是:平面布置南向微偏东,重建的山门东向微偏南。1983年从慈城迁建于保国寺易地保护,成为浙东最古老、最完整的石刻经幢,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受到国家保护。
38、石幢即石经幢,石质为汉白玉。
39、当时,佛教盛行,有人在此地修建经幢,刻密言于石上,以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40、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极目远眺,此峰高不及诸峰一半,形似佛教经幢的幢顶,可谓“积翠幢盖”。
41、第二届郑成功文化节以“携手成功”为主题,内容包括开幕式及颂典仪式、延平郡王祠迁建落成典礼、郑成功海洋文化研讨、闽台民俗“阵头”踩街活动、主题沙雕展示等一系列活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丰州镇桃源宫内的陀罗尼经幢、官桥镇竹口村龙水山五塔岩寺前五座石塔、东田镇南坑古窑址、石井镇鳌峰北麓的延平郡王祠、丰州镇桃源村莲花峰石、柳城街道祥堂村的开化洞阿弥陀佛造像、诗山镇山二村的波罗门式石塔、石井镇的南安中宪第等8处。
42、及至明代成化年间,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保圣寺的经幢,刻有陀罗尼经咒,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字迹已无法辨认。
43、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
44、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
45、东面的大石经幢之幢身幢盖以前隳坏而代之以砖,这次重修时皆换成石器,俾成一致。
46、保圣寺庭院内有两大宝贝,一是青石经幢,一是铁钟。
47、地藏寺经幢原建于地藏寺内,为宋代大理国时期议事布燮(相当于国务委员)袁豆光为追荐鄯阐候(当时昆明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高明生的功德而建造的,幢七级八面,高6.7米,由五段红砂石组成,为佛教密宗艺术建筑物。
48、经幢的第一层下八角形的界石上,刻有汉文的《敬造佛顶尊胜宝幢记》、《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和《发四弘誓愿》。
49、西面经幢刻有《准提陀罗尼》,略称“准提幢”,1918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三日)潮汕大地震被损坏,1924年重修,幢座仍然是旧石,幢盖幢身则已更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