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宫:rénshòugō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宫殿名。隋开皇十三年建,唐贞观五年改为九成宫。故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境内。《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三年……二月丙子,詔营仁寿宫。”《旧唐书·地理志一》:“义寧元年,於仁寿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太宗改仁寿宫为九成宫。”

1、周太后为了保护孙儿,命宪宗将v樘交给她,放在仁寿宫抚养。

2、章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更所居仁寿宫名曰隆庆宫。

3、隋文帝建仁寿宫,杨素主持营造,“夷山堙谷,营构现宇。

4、周太后为了保护孙儿,命宪宗将佑樘交给她,放在仁寿宫抚养。

5、《新唐书?崔善为传》:“督工徒五百营仁寿宫,总监杨素索簿阅实,善为执板暗唱,无一差谬。

6、弘治十一年冬,清宁宫灾,太后移居仁寿宫。

7、高祖知其不安,在仁寿宫,使杨素观勇。

8、此后,隋文帝每次去仁寿宫避暑,都是命令太子杨勇监国。

9、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

10、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

11、弘治十一年冬,清宁宫火灾,太后移居仁寿宫。

12、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

13、岁余,拜仁寿宫监,授仪同三司,寻为将作少监。

14、值仁寿宫和显陵营建,调升工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督运木材。

15、开皇十九年,上幸仁寿宫,宴王公,诏弼为五言诗,词意愤怨,帝览而容之。

16、隋文帝营造仁寿宫时,崔善为带领工匠五百人。

17、宫建成,隋文帝至仁寿宫。

18、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欲幸仁寿宫,太翼谏阻,文帝不纳。

19、杨坚很少上仁寿宫来,后来的唐太宗倒是年年都来此避暑。

20、杨坚建造仁寿宫时,特地征召他代理将作大匠,以总其事。

21、时孝肃居仁寿宫,恐皇子为皇妃所伤,乃语上曰:「以儿付我。

22、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

23、在隋朝仁寿宫基础上加以修缮。

24、高祖寝疾于仁寿宫,征皇太子入侍医药,而奸乱宫闱,事闻于高祖。

25、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隋文帝曾七次驾幸仁寿宫,几成隋临时首都。

26、请李选侍移居于宫妃养老的地方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27、《九成宫醴泉铭》主要内容简介:唐贞观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

28、太子逐居住在仁寿宫,跟祖母一起。

29、及笄而妍,充小答应,给事仁寿宫。

30、居数日,有司承素意,奏言左卫元?身备宿卫,常曲事于勇,情存附托,在仁寿宫,裴弘将勇书于朝堂与?,题封云勿令人见。邢恕也以蔡确为靠山,深自附托,为蔡确出谋划策,收召名士,在政事上提一些“改革”的建议,二人越发情投意合,仿若素交。

31、武德初由仁寿宫监改置。

32、仁寿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三年后完工。

33、营仁寿宫,崔善为领丁匠五百人。

34、仁寿四年,六十四岁的杨坚病逝于仁寿宫。

35、永安宫作为距仁寿宫最近的一处行宫,也应该创建于此时。因隋唐时修建仁寿宫、九成宫时在此催收储运木料而得名。

36、魏征《九成宫醴泉铭序》:“九成宫,隋之仁寿宫也。

37、原是隋文帝时建的,名仁寿宫。

image.png

38、永安宫作为距仁寿宫最近的一处行宫,也应该创建于此时。

39、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

40、独孤后喜而尝之,继此屡幸仁寿宫,之仁寿末,卒死于仁寿宫。

41、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帝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得幸。

42、东曰仁寿宫,西曰清宁宫,以奉太后。

43、到七月十四日戊子,在仁寿宫山逝世。

44、武德初,改隋仁寿宫监曰九成宫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