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饷:zhuǎnxiǎ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转饟”。运送军粮。《汉书·高帝纪上》:“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餉。”颜师古注:“转,运;餉,馈也。”《史记·高祖本纪》作“转饟”。《新唐书·娄师德传》:“衣皮袴,率士屯田,积穀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饟和糴之费。”宋叶适《外论一》:“力强则暴师转餉,深入屠戮。”明李攀龙《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清冯桂芬《崇节俭议》:“农桑废于徵呼,膏血竭于转饟。”★亦作转餫。

1、周人未能测虚实,势不敢轻进,及春水生,转饷道阻,彼师老食匮。

2、尔部便会推堪任总兵官一员,令克期到任,料理军务,一切防御驱剿事宜,着督抚等官,便宜调度,务期殄灭,以奠封疆,其征兵转饷等事,即遵旨会议具奏。

3、又灵州远绝,居常非有尺布斗粟以供王府,今关西老幼,疲苦转饷,所以不可弃者,诚恐滋大贼势,使继迁西取秦、成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何以枝梧。

4、深河镇周围的村庄,都驻扎上军队。既还,复遣转饷江上军实。

5、《与高大夫游盘山歌》:“建牙吹角浩无际,飞刍转饷遥相望。

6、转饷:运输军粮及其他军备。

7、集兵,民仰转饷,未发。

8、既还,复遣转饷江上军实。

9、数年后,“转饷边城,劳能考最”,迁盐运使司盐运副使。今继迁遁去,千里穷碛,艰于转饷,宜养威持重,未易轻举。

10、今天子悯吾民疾苦,征兵数千里外,转饷数百万。

11、臣察湖广转饷艰难,当於河南府陕州傍河诸州县积谷,行转搬之策。

12、帝北征,转饷有方。

13、〔44〕与此同时,户部尚书李敏在大同开始实行纳粮折钯,他认为“山东、河南转饷至者,道远耗费,乃合计岁支外,悉令输银”〔45〕,“并请畿辅、山西、陕西州县岁输粮各边者,每粮一石征银一两,以十九输边,依时值折军饷”,〔46〕因此从李敏始,“北方二税皆折银”。

14、1645年乙酉,庸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封二何为詹事府詹事,命其练兵筹饷,二何与子李梗、李梓来往于兴、长、平、镇之间,沿门托钵,有如乞丐,向大户募捐金钱粮食和募集乡兵,又在松口拦河架设铁链,过往商贾之船一律抽税,被人骂为“李秤桄”(即盘剥客商之意),但二何也是为国不得已得罪乡亲,所抽钱粮二万,全部上交南明小朝廷,当时兵科给事中张家玉上疏称其忠劳,赠诗有云:“灞上劳军如见郭,关中转饷不推萧。

15、湖广总督迈柱请疏湖广荆子关至陕西龙驹寨水道,便转饷。

16、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

17、集兵松山(辽宁锦州市南),其转饷宁远。

18、椎牛誓众出潼关,墟落萧条转饷难。

19、阿尔泰疏言:“各路转饷,当招商承运。

20、总督洪承畴集兵,民仰转饷,未发。

21、以西瓯军为主力的百越军这时在新首领桀骏的率领下大致在公元前218年左右的时期对秦军发起了反击,秦军大败,根据《淮南子》记载,秦兵“伏尸流血数十万”,而秦军总指挥官屠睢也在现在的广西桂林一带被一支百越军夜袭部队击毙,迫使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双方一直处于相持对抗的局面。

22、相机筹画,节节进取,仍步步严防,庶军情无返顾掣肘之虞,转饷有源源不竭之利。

image.png

23、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24、昨计度军中转饷犒劳,一二年间,必无阙事,陛下断意行之。

25、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26、苦军旅,老弱罢转饷。

27、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

28、二百、尔部便会推堪任总兵官一员,令克期到任,料理军务,一切防御驱剿事宜,着督抚等官,便宜调度,务期殄灭,以奠封疆,其征兵转饷等事,即遵旨会议具奏。

29、未几,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转饷于灵州,绍斌率兵援接,抵咸井。

30、若水上言:“绥州顷为内地,民赋登集,尚须旁郡转饷。

31、契丹犯河北,应募转饷飞狐口。

32、西藏方用兵,毓?转饷出察木多,不以劳民。

33、时戎旅久次,转饷为劳,方议班师更□之举。犹昧省己,遂

34、明李攀龙《上朱大司空》诗:“转饷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

35、或谓“大军转饷关天下,往者辄命大臣,今以诸生任耶”?

36、上谓:“阿尔泰专领转饷,何不早筹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