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杀:xià shā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吓死。谓受惊之甚。《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 郭排军 ﹞见 崔寧 从 湘潭 路上来,一路尾着 崔寧 到家,正见 秀秀 坐在柜身子里……当时吓杀 崔寧 夫妻两个,被他看破。”

1、于是,众口争传,“吓杀人香”便成了茶名。

2、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品“吓杀人香”向康熙进贡。

3、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忽发异香采茶者争呼‘吓杀人香’。

4、便不将他刺将,也将他吓杀。

5、康熙己卯车驾幸太湖(康熙皇帝到达太湖),抚臣宋(荤)购此茶以进(大臣宋荤买了这种吓杀人香的野茶进献给康熙皇帝),圣祖以其名不雅(康熙皇帝认为它的名称不雅致),题之曰:碧萝春(改名为碧螺春)。

6、吓杀人香,茶名。

7、清康熙帝于1 69 9年仲春时节,南下巡视,来到风光秀丽的洞庭东山,巡抚宋荦迎驾,令手下专买朱元正家制作的“吓杀人香”茶,进献君王。

8、图经续记,近时东山有一种碧螺春最佳,俗呼吓杀人香。

9、《苏州杂志》1990年第4期:“‘吓杀人香’茶虽然金贵,名气响,但管理倒很粗放。

10、《郎潜纪闻》卷四:“洞庭东山碧螺?石壁,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杀人香’。

11、康熙某年,按候采茶者如故,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呼吓杀人香,遂以名是茶云。

12、关于碧螺春之得名,相传清康熙初年,碧螺峰上长有野茶数株,山人摘作饮料,竟然色味均佳,并有异香,时人称为“吓杀人香”。

13、吓杀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14、茶,由于此茶独具特殊的天然香气,古时当地人俗称其为“吓杀人香”。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