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suì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孔颖达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2.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郑玄注:“祈乐当为新穀。”南朝宋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宋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清赵翼《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3.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孔颖达疏:“常以岁时行朝覲之事,来见君王。”《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孙诒让正义引清林乔荫曰:“岁事者,君亲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4.每年祭祀的事。《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为农祈也。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5.一年的时序。宋梅尧臣《自感》诗之二:“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籜。”宋苏辙《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駸駸已发机。”★农事。《尚书大传.卷五.略说》:「岁事已毕,余子皆入学。」一年的政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四时的祭祀。《仪礼.特牲馈食礼》:「某荐岁事,吾子将涖之。」四时的朝觐礼。《诗经.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季节。宋.苏轼〈再过泗上〉诗二首之二:「客行有期日月疾,岁事欲晚霜雪骄。」
1、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2、正旦者,岁事之始。
3、迎春池,为旧时县衙官办岁事活动打春牛所用之物。此照摄于1911年的川西乡村,记录了农俗“打春牛”场景。
4、《史记?秦始皇本纪》:“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5、迎春池,为旧时县衙官办岁事活动打春牛所用之物。阳城县上伏村康熙五年碑有“惟以杂剧为岁事”的话。
6、事发今(一月三十日)早大约十时,当时八十岁事主正准备离开石硖尾地锦路返回工作地点,他和司机突然被两名手持类似
7、《大宗伯》‘朝觐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
8、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悻,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俗,为四夷笑。伏惟陛下神心昭融,圣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涣然若揭日月而开云雾,。
9、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10、光阴百岁事无多,忠节永无磨,无磨。
11、那位演员在22岁事就成名了。
12、部落,十数岁事(安)禄山,甚黠慧。
13、宋?苏辙《题张安道乐全堂》诗:“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14、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15、《泉南》诗:“客中归未得,岁事渐相催。
16、其令词官以礼为岁事,以四时把江海洛水,祈为天下车年后。
17、宋范成大《田舍》诗:“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18、清曾国藩《复吴南屏书》:“雨泽沾足,岁事可望丰稔。
19、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
20、部落,十数岁事(安)禄山,甚慧黠。
21、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到金穰。
22、【出处】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23、然后,休老劳农,成岁事,制国
24、岁事告成,八腊报勤。
25、《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
26、上谘岁事,家屏奏:“夏邑及邻县永城上年被水灾独重。
27、但早岁事举子业,九试而不中,于是弃儒学道,入山隐居。
28、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
29、《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
30、欲向农家问岁事,绿荫红瓦小楼房。
31、问岁事,对秋收尚及半。
32、然后,休老劳农,成岁事,制国用。
33、《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
34、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35、中岁事乖违,烽烟暗两京。
36、(李)猪儿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禄山,甚黠慧。
37、清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稻垄连阡水气凉,烟蓑雨笠到云庄。慎行又有“烟蓑雨笠寻常事,惭愧犹蒙记忆中”之句,一时以为佳话。
38、在古代,鞭春牛是一项重要的官办岁事活动。
39、虽然他也“薄从岁事,躬敛山田;田家节隙,野老为俦;言止谷稼,务尽耕牧”(《重释何衡阳(承天)书》),但他毕竟不同于陶渊明的主动归隐,自难免于怨愤、失落、表白、思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