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bǐngbǐzhíshū基本解释: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详细解释: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拿起笔毫不隐讳的写下来。《孽海花.第三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修订本参考资料:拿起笔毫不隐讳的写下来。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1、五这声音不快不慢,这动作一笔一换,时而左移,时而右变,时而跨出马步,时而又作秉笔直书状。

2、春秋有董狐之笔,恶不掩,善必彰,当年赵盾弑君之后,梗直的史官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连杀数名史官,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3、史学观:彰善贬恶述往事,扬上善若水之道德;秉笔直书为良史,持抱朴守拙乃品格。

4、明燕王朱棣兵变夺取帝位,方孝孺秉笔直书“燕贼篡位”,被杀,灭十族。

5、作者对于翻译和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些弊端,敢怒敢言,秉笔直书;而对于好书,不吝笔墨,予以中肯的评价。

6、这声音不快不慢,这动作一笔一换,时而左移,时而右变,时而跨出马步,时而又作秉笔直书状。

7、方谦和秉笔直书统一战线地认为,把技能喊出来根本就是个羞耻play,偶尔得瑟得瑟就行了,用不着次次都来。

8、这声音不快不慢,这动作一笔一换,时而左移,时而右变,时而跨出马步,时而又作秉笔直书状。 

9、白天出去参加集会,调查战况,晚上在灯下秉笔直书,撰写抗战诗文。

10、五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事一关联当世,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

11、负责国家档案的齐太史不动声色,秉笔直书“崔杼弑庄公”。

12、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意在秉笔直书。

13、魏忠贤逐渐专权乱政的情况下,天启初,性格耿直的礼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的公鼐成为受打击的对象,在帝党、后党、宦官、朝臣的斗争中,刚直峻介的公鼐不愿陷入相互攻讦的党派斗争,又不允许宦官魏忠贤诬陷忠良,为纠正魏忠贤等人散布的流言蜚语,他愤然上书熹宗,要求由他主持编纂《光宗实录》,秉笔直书光宗政绩和宫闱中委曲隐秘之事,“存其真不存其伪”,“以成一朝信史。

14、班固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学家,从他编著的图书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编辑思想,即宣传儒家思想、关注民生、秉笔直书、既继承又创新。

15、但在魏忠贤逐渐专权乱政的情况下,性格耿介正直的公鼐遂成为受打击的对象,在帝党、后党、宦官、朝臣的斗争中,刚直峻介的公鼐不愿陷入相互攻讦的党派斗争,又不允许宦官魏忠贤诬陷忠良,为纠正魏忠贤等人散布的流言蜚语,他愤然上书熹宗,要求由他主持编纂《光宗实录》,秉笔直书光宗政绩和宫闱中委曲隐秘之事,“存其真不存其伪”,“以成一朝信史。

16、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17、事后,徐血儿收集各方面材料,秉笔直书,撰写了《宋遁初先生昭雪案》一书共4册,同时还编撰了《宋渔夫集》一书。

18、是非得失,秉笔直书;精辟论述,发人深省。

19、四明燕王朱棣兵变夺取帝位,方孝孺秉笔直书“燕贼篡位”,被杀,灭十族。

20、解放前,潘一志三度从军,数度从政,多次从教,由于性情耿直,为人正派,宁可洁身自好,不愿随波逐流,数次逃官辞官;他嫉恶如仇,为民秉笔直书,告倒两任贪赃县长,后来遁世隐居躬耕,心中抱负难以舒展。

21、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22、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彰往察来、古为今用是它的功能。

image.png

23、某些报刊报道的新闻,有的是文过其实。1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民主报人,他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编辑家,又是一个秉笔直书的时评家。

image.png

24、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事一关联当世,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

25、秉笔直书,不能虚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开拓回忆录文学价值的努力也就随之受到制约其次,创作回忆录并非文学家的专利,任何人都可以把对自己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付诸文字。很多人没有把回忆录当作文学作品来创作,而是纯粹地记录历史,对回忆录文学性的追求仅停留在对文字进行加工润色的层面上,这样的回忆录只有历史研究价值,而没有什么文学研究价值,为个人利益写作的回忆录,历史研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26、一百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彰往察来、古为今用是它的功能。

27、联系到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出笼,重温中华书局不忘国耻、秉笔直书的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28、徐先生认为,做一个合格的史学工作者,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史家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决不图名利、赶浪头、凑热闹。

29、秉笔直书,言近旨远。

30、明燕王朱棣兵变夺取帝位,方孝孺秉笔直书“燕贼篡位”,被杀,灭十族。

31、九尽管他有着难言的隐痛,但他仍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地记录着史实,终著成不朽名作。

32、我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写作上秉笔直书,毫不夸大其词。

33、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民主报人,他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编辑家,又是一个秉笔直书的时评家。

34、第三阶段是在《前线》杂志工作时期,邓拓秉笔直书,并以死明志,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35、他们看出了这个时代干事业可以轰轰烈烈,动感情可以大哭大笑,写历史可以秉笔直书,所以既不以拿国家工资为耻,又不满足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写稿者呕心沥血,演出者汗雨纷飞,一定要留时代精品在人间。

36、尽管他有着难言的隐痛,但他仍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地记录着史实,终著成不朽名作。

37、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事一关联当世,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