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挞:chī tà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拷打。《书·益稷》“挞以记之” 孔 传:“笞挞不是者,使记识其过。”《后汉书·崔寔传》:“右趾者既殞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杀也。” 明 张居正 《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 张进 本一火者耳,酒泼放肆,送内守备笞挞之,革其管事,法如是足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小不如意,呵谴笞挞。”
1、《卢氏二母传》:“抱孙兄弟既就傅,或嬉戏有过失,而抱孙之尊府督责笞挞之,程孺人为泣下……既引退而后加以训辞。
2、是时座下有一天君,号曰西方白帝七?天君,执简长跪,上白天尊曰:臣观世间人处牢笼,种种不同,或有衣之锦绣,食之珍羞,金殿玉堂,雕梁峻宇,或有朝丐暮觅,服露残躯,神庙依栖,窜身无地,或有虽生人道,伛偻疮癞,人皆憎嫌,寒饿困穷,盲聋喑哑,手挛脚跛,身不具足,或为下贱,笞挞苦楚,万种千辛,无门可告,或有恃上逼下,以强凌弱,未审此因缘何若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