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望:shuòwàng 基本解释:[thefirstandthefifteenthdayofthelunarmonth;syzygy]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详细解释: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汉书·萧望之传》:“其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给事中,朝朔望。”《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其孝东宫,毋闕朔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朔望祥禫,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果饼之祭。”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故事,知制誥见宰相,止用平状;非朔望而见,则去鞾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他家里供着端甫和你的长生禄位,旦夕香花供奉,朔望焚香叩头。”★◎朔望shuòwàng[thefirstandthefifteenthdayofthelunarmonth;syzygy]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朔日和望日,阴历初一与十五。【造句】每逢朔望,母亲都会准备鲜花素果祭拜祖先。★朔日和望日,阴历初一与十五。《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三》:「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儒林外史.第四○回》:「百姓家男男女女,到朔望的日子,往这庙里来焚香、点烛、跪拜。」朝谒之礼。《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其孝东宫,毋阙朔望。」《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致仕,仍朝朔望。」
1、注:“《后汉?岑彭传》:大长秋以朔望问太夫人起居。
2、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3、朔望月,又称“太阴月”。
4、这里指朔望日的例行休假。
5、其中把太阳月译成日月,朔望月译成月月。
6、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後,朝朔望。
7、并虚出1个朔望月。
8、因冈作台,北面朝汉,朔望升拜。
9、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76〕,甚优宠之。
10、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11、宋神宗元丰改制,命侍从官以上,每日在垂拱殿朝见皇帝,称常参官;朝廷各部门朝官以上,每五日在紫宸殿朝见皇帝,称六参官;在京朝官以上,每月朔望在紫宸殿朝见皇帝,称朔参官。
12、《释名?释丧制》:“朔望祭,曰殷奠,所
13、紫阳在城内,尤为多士所辏,弦诵之声彻市,夜则林樾镫火荧然;每朔望考校阅卷”,达“六七百篇”之多,它从侧面说明紫阳书院学生之众多。
14、正殿上手供奉着孔子塑像,朔望参拜,执香行供。
15、大业历的回归年长365又42640分之10363天,朔望月长29又1144分之607天。
16、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为81,所以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法。
17、每朔望谒告(9),出,质衣(10)。
18、在这里,燕肃用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说来立论,当然是不科学的方法,但他已经认识到日月的吸引是形成海潮的原因,并且指出一月之中朔望潮大,上下弦潮小,这都是科学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9、有人认为,这是指35个朔望月的交食周期。
20、九朔望潮即是半月潮幅度最大时段再迭加半日潮和全日潮。
21、一朔望月为29.516日,一年为366日。
22、常至朔望日,具乳麋,焚香袒坐,使妻儿供养其背面拜焉。
23、碑载:“远近接踵而至,人烟辐辏,时常送牌立匾,以彰其盛德,修庙送衣,以安其尊座”,“每值朔望,虔诚致祭,岁月无间”。
24、东方朔望见巨灵,乃目之,巨灵因而飞去。
25、「方今(注:即乾隆)布在学官,着于令甲:凡童子应试、初入学者,并令默写无遗,乃为合格;而于朔望日,令有司乡约耆长宣读,以警觉颛蒙。
26、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27、一朔望月为29.516日,一年为366日。
28、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29、是岁己酉,朔旦日南至而获神数,日月朔望而可推也。
30、朔望四拜,侍食起馈,唯诺步趋,进退维谨,不以为劳。
31、《三统历》将朔望月的分母81称为日法(历中朔望月的长度为29+43/81日),而将回归年的分母称为统法。
32、取消朔望月,改为节气月。
33、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牛驴杂税》:“每簿止定数张,朔望缴换,内衙查记收报之数。
34、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35、我国历史上最早描写大潮的,可追溯到2200年前西汉大文学家枚乘的《七发》:“春秋朔望辄有大涛,声势骇壮,至江北,激赤岸,尤为迅猛。
36、即用日月相合周期的平均数值来定朔望月。
37、朔望节岁,绝而复续,吐血数升。
38、以会数乘朔望之会,得会月。
39、复南还津乡,有诏过家上冢,大长称以朔望问太夫人起居。
40、《元典章?礼部二?服色》:“本台看详,自平一江南以来,凡遇春秋朔望拜奠,诸儒各衣深衣,执事陪位,行之已久。
41、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42、清谈迁《枣林杂俎》引《花锁志》:“教坊供白眉神,朔望用手帕针线刺神面,祷之甚谨。
43、盖其法亦本郭守敬,太阳为气应,推冬至日躔用之;太阴周天为转应,朔望用之;日月地球之运,同在一直线,视点上为交应,推日月食用之;合气盈、朔虚之奇零为闰应,推闰月用之;此外又有金、木、水、火、土同聚一宿为合应,推五星用之。
44、积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12个朔望月实际上约有354.3671日。
45、《宋史?礼志十九》:“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为朔参官、望参官,遂为定制。
46、谨运一心,皈身皈命,值年值月太岁帝君,伏闻,天运常舒,每渐差而西,岁运常促,每渐差而东,附日而行者有盈缩,远日而行者有疾除,故主运必有其元,应候必准,其度元定而求月法,日定而求朔望,黄道不足,赤道有余,凡皆自然之理也,但以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顺者实而可凭,逆者虚而无据,非仗神明之司,判则灾祥之应兆,运限之转轮,何知驱邪辅正,趋吉避凶,伏愿六十甲子之周围,帝座流辉于列曜,经纬七星之缠度,瑶光自烛乎蒿宫,制外域中,慰毕雨箕风之好正,位居体昭聊奎,合壁之休,三垣不爽,五道无差,稽首虔诚,皈依信礼。
47、顺治丁酉年季夏日朔望日吉立。
48、设Y为积年,为闰周,b为一朔望月不足30日的差数,式中为一常数。
49、毕沅疏证:“大夫以上则朔望大奠,若士则朔而不望。
50、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