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才:yìcá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出众的人才。《后汉书·蔡邕传》:“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清钮琇《觚賸·河东君》:“唯博学好古,旷代逸才,我乃从之。”2.指出众的才能。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四》:“益州刺史因奏王襃有逸才,能为文。”宋刘子翚《晚饮》诗:“醉里挥犀妙,方知有逸才。”阿英《明朝的笑话二》:“三山士人郑唐,有逸才,好讥谑。”★卓越出众的才艺。《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
1、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
2、一副爱士爱交热肠,笔墨外神韵拂拂,北海旷代逸才也。
3、是不是因为氢气的逃逸才使地球变成生机勃勃的生命大舞台?
4、【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5、【示例】东坡居士,天纵多能,旷世逸才,妙绝时人。
6、有逸才,有妙赏,博学多闻,明敏而识奇异。
7、诗人洪稚存太史,旷代逸才,目无馀子。
8、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
9、山门两侧分立“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两通巨碑。马司马司业负图少负逸才,风伟志迈,雅谈玄理,率多胜致。
10、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
11、子逸才学为人所赏,其德行亦为人所称道,时人谓之“子逸其人如琼林玉树,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似泱泱江水,浩浩长风!
12、《晋书?文苑传?袁宏》:“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尚(谢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13、王琦说:“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李太白文集》卷七《江上吟》注),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14、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才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
15、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16、时人称“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
17、李绂极赏之,尝言于副都御史孙国玺,以“旷世逸才”列荐。
18、相如逸才亲涤器(17),子云识字终投阁(18)。
19、七星剑:通天峰的宝剑,后由道玄传给萧逸才。
20、宣帝时因益州刺史王褒荐其有逸才,征至长安,待诏金马门。
21、据湖海士说,周清原是一个“旷世逸才,胸怀慷慨,朗朗如百间屋”。
22、马司马司业负图少负逸才,风伟志迈,雅谈玄理,率多胜致。
23、同年司徒王允与吕布等杀死董卓,蔡邕因董卓被杀而叹息,惹怒王允将他收捕下廷尉,士大夫大多都尝试拯救但不果,马日?向王允劝说:「蔡邕是旷世逸才,并且熟识两汉的事,应该让他继续修史,以为一代大典。
24、旷世逸才,妙绝时人。
25、唐皮日休《秋夕文宴得遥字》诗:“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
26、吴伟业评陈子龙诗,称其“负旷世逸才”,“诗特高华雄浑,睥睨一世”。
27、少负逸才盛文誉,游情篆、籀,所镌刻多古意。
28、一个是女扮男妆的绝世美女,一个是遗世独立的旷代逸才。
29、汇贤智库理事会主席窃见令史陈留边让,天授逸才,聪明贤智。
30、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31、《晋书》上形容王济:“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
32、全家人上饭店聚了一餐,一个尽地夸着:“爸爸你真伟大!”最让吴逸才骄傲的是,尽管自己文化不高,但三个子女都很有出息。
33、秉着音乐世家的薰陶和自身对音乐的卓越天份,小林桂已成为近代日本爵士音乐界罕见的旷世逸才。
34、近因吾友李最欣博士推荐,有幸拜读贵师大教授易闻晓博士之《海口赋》,不由击节称赏,拍案惊奇,岂意斯文扫地之衰世,竟藏不让古人之逸才。
35、太尉马日?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36、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为异曲同工。
37、旷代逸才杨度的故乡在此处。
38、《后汉书?蔡邕传》:“马日?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39、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40、余素阅《茶经》,知其旷世逸才,淹博经史,抱道潜身;邀游湖海,品天下之泉,揽山川之胜;逍遥一世,风流千古。
41、一百二一直练习到傍晚时分,过足了军训教官瘾的罗逸才宣布休息。
42、唐杜甫《醉时歌》:“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43、清代著名诗人袁枚(1716-1797)《答张船山太史书》云:“诗人洪稚存太史,旷代逸才,目无余子,而屡次来信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以执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谦,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
44、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