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bōrě 基本解释:[prajna;wisdom]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详细解释: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刘孝标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经云到者有六焉……六曰般若,般若者,智慧也。”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涅槃甘露,承眷而宵流;般若灵音,杂祥以昼引。”宋苏轼《小篆<般若心经>赞》:“稽首《般若多心经》,请观何处非般若。”清龚自珍《发大心文》:“欲修禪那,发心为先;欲修般若,发心为先。”一本作“智慧”。★◎般若bōrě[prajna;wisdom]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佛教用语。指能证悟的智慧。【造句】佛教认为一切般若智,都是从自性而生,不假外求。★能证悟空理的智慧。梵语praj?ā的音译。《大智度论.卷一八》:「答曰:『摩诃,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动极神源,有般若之绝境乎?」
1、般若有唯一如实慧、真实方便二智、清净一切无碍三智等。
2、出版、编著《东方之子---著名书法篆刻家蒙汉良专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蒙汉良印谱》、《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书法作品集》、《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印谱》、《古今100高僧印谱》、《蒙汉良篆刻心经》、《佛典--心经朱迹》、《山河颂书法作品集》、《田园赞书法作品集》、《浩气歌书法作品集》等十多种。
3、另据《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记,南方增长天王,身赤紫色,绀发,脸显忿怒相。
4、中门顶额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补初老居士手书“永明寺”三个大字,两边有近代著名高僧明阳老和尚所题“风月无边一尘不到菩提地,山河环绕万善同归般若天”的对联。
5、1988年又在天台山佛陇真觉寺建“般若心经塔”,日中佛教界关系越益密切。
6、卷二十一:“若复有人于一弹指顷,能修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者,其所得福,倍胜于前。
7、另外还有“易经与易传”、“礼记述评”、“六家七宗”、“论儒家伦理思想”等几十篇反映其思想观点的重要论文。在晋代研究《般若》就有六家七宗的不同,宋、齐两代,成实、三论诸师谈空也有多种不同,周?因着《三宗论》以评判之。
8、一切般若波罗蜜母。
9、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得金刚之妙宝,见金牒之深经。
10、在《净土圣贤录》慧远一章中有如是记载:“义熙十二年(西元416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
11、看破并非逃避,而是运用般若智慧以及定力,将世间上的一切形形色色看破。
12、(梵识)般若智慧。什么是般若?
13、虎到跟前,杨凌风猛然惊觉,这虎皮可是好宝贝,若是烧坏了,那可不妙,连忙闪身而过,再行结印,却是很自然的结出了新近学会却还未曾用过的般若密印。
14、小乘既被弹呵,回心向大,然其执情未能顿泯,如来遂广谈般若空慧之法以涤荡之。
15、‘带’指第四般若时,有共、不共之别。
16、如果你那令人恼火的老板如幽灵般若隐若现的出现在餐桌旁就像他或她在你办公桌旁,那么回家的意义是什么?
17、无罗叉等译的《放光般若》二十卷,西晋竺法护译的《光赞般若》十卷,后汉支娄迦谶译的《道行般若》十卷,姚秦罗什译的《小品般若》七卷,陈月婆首那译的《胜天王般若》七卷,梁曼陀罗仙译的《文殊说般若》一卷,姚秦罗什译的《金刚般若》一卷。
18、【出处】《佛母般若经?菩萨相品》:“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乐多畜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及余资具。
19、无眠歌,召集了国内最有实力的中短篇青春小说创作队伍,如人海中、新鲜旧情人、黄信然、陌上空、蒋雅楠、默默安然、苏安锦、苏繁烟、冰舞步、经年、冯般若、荆纯、龟心似贱、刘采采、天涯蝴蝶浪子、微之、童馨儿、施施小妆、小黑、短发夏天、苏恨歌、段年落、不负我心等。
20、清澈的山泉水峥峥淙淙流水声来了,隐约的水中石的咕咕嘟嘟说话声来了,一阵阵细如游丝般若有若无的乐声来了。
21、在《净土圣贤录》慧远一章中有如是记载:“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之东龛,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
22、また、闍那崛多?那連提耶舎?達磨般若?毘尼多流支らの西域からの渡来僧や、浄影寺の慧遠や曇遷?霊裕らの高僧名僧、60名余も集められ、訳経事業が行なわれた。
23、琴瑟悠扬,我不知就这样悄然的喜欢你要多久,我喜欢你般若秋天浸染的绚烂,你能感受到我的心跳吗?醉伊笑红尘
24、而皆与般若理趣相应也。
25、据清凉山志上说,这泉叫“般若泉”。
26、若为生生世世常在佛宫殿中。第三,“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
27、后皈依佛法,精通“三藏”,并大力弘扬佛法,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风靡全印度。
28、汉土则有隋吉藏的《大品般若经游意》一卷,《义疏》十卷。
29、唐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涅盘甘露,承眷而宵流;般若灵音,杂祥以昼引。
30、陶家滩在般若峰下山谷中,有一小溪蜿蜒于田野,为栗里源,俗称醉石涧。
31、一种法门可以用种种无尽的音声来传达,“恒转理趣妙法轮”,由此展现推动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正知正见,这就要修口业转口密,对佛的语言功德,要发愿修学,“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声海中,不管念诵也好,持咒也好,随时都要坚持梵行??持戒、修定、证慧,培养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开发自性无可限量的潜力,以深入佛法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华严世界。
32、仁波切于1916年起身前往拉萨进入甘丹萨孜寺开始深习显经如般若经中观论阿毗达磨及律论。
33、若行般若者,世间及出世间法皆空。
34、在罗什以前,从事《般若》研究的,不下五十余人,或读诵、讲说,或注解经文,或往复辩论,或删繁取精而为经钞,或提要钩玄而作旨归,或对比《大品》、《小品》,或合《放光》、《光赞》,从而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产生种种不同的说法,而有“六家七宗”之分。
35、请以三藏铨罪,非律令之流畅;以般若辩惑,非老庄之谓。
36、【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37、所谓退院系就是让病情好转的病人顺利退院或转院的工作。十八年请谛公至哈尔滨传戒,师遂退院,赴沈阳般若寺办僧学。
38、城中迦兰陀园竹林精舍及北面灵鹫山等地,是佛陀讲说《思益经》、《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
39、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
40、当时他们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所谓般若学的六家七宗。
41、丁仲祜居士,以通儒硕学之资,具济世活人之术,精研佛学,翱翔般若之园;博览书林,驰鹜琳琅之圃。
42、幼即游访问道,初随佛图澄(232~348)习戒,后兼学般若。
43、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
44、而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45、著有《慈悲水忏法》三卷、《般若心经疏》、《金刚经疏》等二十余卷二十万言。
46、中门顶额内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永时寺”三个阳刻字,对联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扬法师敬书“风月无边一尘不到菩提地,山河环绕万善同归般若天”。
47、般若时,系就经题而立名。
48、‘南天竺一乘宗’即上承《般若》法性之义。
49、异域酒》:“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辞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
50、佛学认为,要了解“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一音可说三藏十二部的法门,一种法门可以用种种无尽的音声来传达,“恒转理趣妙法轮”,由此展现推动宇宙生命的真理,引导众生进入佛法的正知正见,这就要修口业、转口密,对佛的语言功德,要发愿修学,“我深智力普能入”,在音声海中,不管念诵持咒也好,日常作事也好,随时培养自己般若智慧的成就,开发自性无可限量的潜力,深入佛法重重无尽、圆满无碍的华严世界。
51、一般若是你想报考的学校里的bbs上会有专门的"高考"版块,里面都是讨论有关高考信息的;上次看到一个论坛“太傻超级论坛”里面有个“高考”版块。
52、其论著可分四类:一加持入门生信之赞颂与传记类:如《文殊赞?加持大库》、《圣八吉祥颂》、《释迦牟尼佛本生?白莲华传》、《八大菩萨传》等等;二断除一般所知增益之共同明处类:如《梵藏对照大论典》、《医学四续释疏》、《工巧明?宝箧论》等等;三解脱道入门之深广内明类:如《智者入门》、《别解脱经讲义》(即戒本讲义)、《三戒一体论》、《俱舍论句释》、《中观庄严论疏?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般若摄要颂与现观庄严论合解》、《量理宝藏论释》、《时轮金刚续疏》、《密集五次第释?双运摩尼宝灯》、《八大法行讲义》、《窍诀见释?摩尼宝藏》、《金刚七句?白莲花释》、《大圆满见歌?妙音悦声》等等;四佛法住世、安乐常遍、任运缘生之回向发愿祝福类:《旧密教法弘扬愿文》、《吉祥山愿文?智慧密道》、《极乐愿文》、《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二之愿文》等等。
53、这一年的四月初八释迦佛诞日,大师于华严寺般若院西楼下安止。
54、法》中况:“书箧者,梵箧也,或云般若梵箧,是箧内人般若经,故般若智义,箧理义,是表理智不二三形也……《般若心经》具说文殊之智德,其文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55、始自《大般若经》以迄西士贤圣撰集,全依明北藏编次,此土着述互有增减。
56、据说玄奘要译万颂般若时,他准备也像罗什一样简译,可是当晚梦见堕地狱,于是就不敢。
57、倘若你看不到我那绚烂天空【整理】,我又何必解释我的不同。华晨宇1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朴树1我再睁不开双目,再不见天日又或黑夜,更抛了思维。不用我抉择,我早身在深渊。绚烂而决绝,至魅而强横,铺天盖地席卷天地的未知名野花,怒放。不愿再想,无力再抗拒,欲壑满谷,遮天映地。周梦1从春天到春天,海子的生命已经足够绚烂。每一个春天,我们都能看到一个身影,远离城市,独坐于大海之前,看春花一片。随园散人1沉默如樱,绚烂如小暮,都在最后的一刻如花怒放。江南1琴瑟悠扬,我不知就这样悄然的喜欢你要多久,我喜欢你般若秋天浸染的绚烂,你能感受到我的心跳吗?醉伊笑红尘1八重樱致力于让东方女性在那一刻美到极致,有如樱花绽放,用最绚烂的姿容,迎接自己的幸福。
58、文殊菩萨右手持燃烧利剑象征著般若智慧如利剑般锋利能够斩断众生无明之根免除众生因贪?之心而堕入三恶趣。
59、峭壁绿树间隐现的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气象万千的悬崖凸石形成的天然佛首像,生动逼真,瑞象拥绕,更显奇绝;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和般若泉,“四大圣泉”清冽甘美;高大的牌坊楼、清纯碧绿的甘露池;雄伟的罗汉堂、长寿殿、地藏殿、天王殿、伽蓝殿、吉佛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金刚殿沿山势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错落有序,一派清肃静穆之境,成为四方游人流连忘返之胜地。
60、翠竹黄花圆色相”,讲得是佛门大德明心见性以后的思想境界:“青青翠竹皆是实相,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61、缘四谛理无漏慧相是般若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62、能做好事就是般若手,慈眼视人就是般若眼,能言好话就是般若口,胸怀大众就是般若心。
63、长般若之灵苗,成菩提之妙果。
64、此后又游学萨迦、桑普、泽当等寺参加般若学和其他大论的答辩,以超人的智慧和辩才博得了学界的称赞。
65、六家七宗是魏晋时期印度佛教的般若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物。
66、俾见者闻者,同升般若之宝筏;归者敬者,共入无畏之慈林,长辞苦趣,直趋乐邦,是为记。
67、般若理趣释上曰:‘毗卢遮那如来名遍照报身佛,于色界顶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
68、由此可悟念佛义趣与般若毫无异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