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贺:cháoh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朝觐庆贺。《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唐韩愈《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劒珮鸣相磨。”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羣臣诣奉天殿朝贺,礼成,即诣文华殿朝贺皇太子。”刘征《鸱鸮的下场》:“小子们,快准备朝贺的盛典,多多准备庆功的酒浆。”★向君王朝拜祝贺。《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请陈留王登殿。群臣朝贺毕,卓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于永安宫闲住。」《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

1、郑观应《盛世危言?交涉》:“公使以护商为名,彼此可长驻京师,眷属仆从,任其随带,朝贺结交,随时展敬。

2、经考证,应是固原县西南海子峡出口处。遂猎于南海子,夜中还,御奉天殿受朝贺。

3、着于外褂之内、开衩袍之外,在朝贺及祭祀时用之。

4、(李唱二黄慢板)李艳妃设早朝龙书案下,文站东武站西朝贺哀家。

5、万历五年令百官正旦朝贺,不准穿朱履。

6、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7、注释:鸿胪卿为九卿之一,周为大行人,汉为典客,汉武帝时改鸿胪卿,掌朝贺之礼。

8、掌选举、左民曹掌缮修功作池苑等事、客曹掌外国朝贺之事。

9、一百零先前,皇后已经下了懿旨,命妇、亲眷中凡是有孕在身倘或尊堂有疾须在旁服侍者,无须进宫朝贺。

10、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11、皇后受外命妇朝贺。

12、明沉德符《野获编?妇女?命妇朝贺》:“但宫掖邃远,以春尖徒步为苦耳。

13、原注:“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14、《晚秋郾城夜会联句》:“跋朝贺书飞,塞路归鞍跃。

15、按照制度规定,唐朝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到时皇帝“服衮冕(冬至服通天冠绛纱袍),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大唐开元礼》卷97《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

16、光等与夜直群臣,伏殿朝贺,稽首呼万岁。

17、且贼既肆为谋篡,则必将勒荐绅为朝贺,而忍复北面乎?

18、《元典章?礼部一?朝贺》:“城里官人每每年做圣节多费钱物,百姓生受,更兼本命日又科敛钱物,百姓生受。

19、千官朝贺未央里,仰视龙尾垂蜿蜒。

20、李文忠到京城奉献捷报,太祖御临奉天门接受朝贺。

21、唐韩愈《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

22、初翦桑条韦,柘袍受朝贺。

23、明朝衮冕,同牢服通天冠绛纱袍,后首饰以九龙四凤冠大小花各十二树,并两博鬓宝钿十二,服用?衣,表谢则展衣,受朝贺则首饰?衣。

24、呱呱坠地万家欢腾福运齐临福临门。声声高亢万福朝贺天地震惊振乾坤。恭喜喜得贵子,待长成之时必成栋梁之材,恭喜恭喜。 

25、汉宣帝时,龟兹王绛宾,娶乌孙公主为妻,后绛宾携公主去长安朝贺,汉宣帝赐给“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

26、七年,长乐宫成,制?臣朝贺仪。

27、司言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典言、掌言佐之。

28、次日升殿,文武朝贺毕,帝命宣风后、力牧入朝。

image.png

29、入司后的第一课是学习督武人的战斗方式,忒弥斯逐一向心晓示范内功、外功与各流派技能。次日,皇帝再御太和殿,接受大臣的朝贺,并就建储事颁诏天下,通过驿站,晓示全国臣民。

30、朔,受群臣朝贺,退诣龙德宫,贺道君皇帝。

31、后藤新平曾在渡台三个月后的庆贺宴会上,与军方官员发生肢体冲突,儿玉全力支持后藤,表明对后藤的绝对信任。其诸亲朝贺宴会服饰,各依所准品,诸司一品、二品许服玉及通犀,三品许服花犀及班犀及玉,又服青碧者,许通服绿。

32、后本大度,然以田贵威固宠,欲裁之以礼,岁时朝贺,翟车止庑下,良久方进。

33、皇帝在中和韶乐声中回宫,百官按次退下,朝贺典礼结束。明、清的中和韶乐、清乐和番部合奏等宫廷音乐都使

34、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

35、怀抚百越各部落,使战乱有所平息后,受其母亲派遣,不顾父孝在身,竟以九岁之幼龄,率各族酋长于此年十二月长途跋涉到丹阳(今南京市)朝贺陈霸先,以示高凉人民归附陈朝的意旨。

36、朝贺完毕,殿头官朗声喊道:“各位大人,有事请尽快出班禀奏。

37、甲辰,王大臣奏黄河清,请朝贺,上不许。

38、丧服一词,最早见于《书?康王之诰》,这篇西周前期的文献提到成王去世,其子康王继位,在即位典礼上,康王穿着王者的服饰,麻冕黼裳,接受诸侯群臣的朝贺。

39、登帝位受百官朝贺时,晋元帝三四次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辞让不敢当。散骑常侍刘洎登御床引手然后得之,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

40、有记载的是,哲哲位居中宫期间,满蒙结盟联姻正在频频进行,每逢蒙古各部远道前来纳贡朝贺、订立盟约、送女出嫁及迎娶公主,哲哲都陪伴皇太极并率领众后妃送往迎来,并举行热情而盛大的宴会,以尽东道之谊。

image.png

41、《汉书?元帝纪》:“?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

42、这时边境安定,吐蕃归降大唐,带西蕃十六国侍儿朝贺。

43、听说公子就要入学,便都来朝贺。无非说些云程发轫、前程无量之类的话。

44、伏乞敕下礼部,凡遇朝贺,悉照旧典。

45、鸿胪寺是专司朝贺庆典礼宾的机构,“序班”是掌管百官班次的官员,负责侍班、齐班、纠仪与传赞等仪节,官秩为从九品。

46、受朝贺,宣制大赦,改元。

47、到平安时代,登基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奏天神之寿词”与“奉神玺之镜剑”被转移到了大尝祭中,而原本是朝贺仪的即位式则成了正式的登基仪式。

48、六月丙申朔,以道君皇帝还朝,御紫宸殿,受群臣朝贺。宫内藏大镛,为宋大内物,是道君皇帝送给大有宫道人范?的。

49、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50、敕:“内外百官凡行朝贺等礼,雨雪免朝服。

51、殿内两旁跪坐着各等文武百官以及前来朝贺的各国使节,左文右武,文官着朝袍,武官衣铠甲,手持朝笏,神情肃穆,其他使节则在一旁专门区域跪坐。

52、行此三年,海内晏然,天下大治,国无灾害之变,民无饥寒之色,社会安定,囹圄空虚,远方异俗响风慕义,各奉其职而来朝贺。

53、向皇后朝贺,田贵妃也不例外,当田贵妃所乘坐的翟车停在交泰殿殿檐下后,周皇后虽然获通报,得知田贵妃正在殿外准备向自己朝贺,却故意不传旨召田贵妃进殿。

54、清朝皇帝的万寿节庆,通常举国庆贺,邦国藩属亦派使朝贺献礼。嘉庆跟随去了,写下《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庆贺。

55、先前,皇后已经下了懿旨,命妇、亲眷中凡是有孕在身倘或尊堂有疾须在旁服侍者,无须进宫朝贺。

56、将军觉得机会到了,便秘密地向清朝皇帝上奏折,弹劾知县在元旦行朝贺礼时举止态度不严肃端庄。

57、万寿节当日,皇帝御殿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及贡献的礼物。

58、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朝贺毕,就殿赐燕宰执、百僚。

59、夸官就是古代科举制度中,新科状元殿试钦点之后,由吏部、礼部官员捧着圣旨鸣锣开道,状元公身穿红袍、帽插宫花,骑着高头骏马,在皇城御街上走过,接受万民朝贺,因奉有皇上圣旨,不论什么官员,得知夸官,都必须跪迎,向圣旨叩头,高呼万岁。

60、执?载弁受朝贺,从官拜上铭功辞。

61、又制太子元正朝贺,服衮冕九章衣。

62、汉武帝时改称鸿胪,掌朝贺庆吊赞导相礼。

63、当时台下30多万部队,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一片欢呼万岁声中,魏王曹丕及公卿将军王侯挟汉献帝步入受禅台台顶,还有请来的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前来朝贺,数万人陪位。献帝之初心,不甘以大好江山,双手奉送,奈势蹙时窘,不得不允其请,曹丕因名誉起见,再三推让,华歆又为划策,令献帝筑受禅台,亲奉玉玺与曹丕,藉以遮掩天下耳目,免滋物议,从此汉灭魏兴,而曹丕遂有魏文帝之徽号矣。

64、汉代百官于月正朝贺时,天子戴通天冠。

65、尚书台分设五曹:吏部曹掌选举、左民曹掌缮修功作池苑等事、客曹掌外国朝贺之事。

66、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