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zhuànl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篆书和隶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篆隶相鎔,苍雅品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於海内。芾於真楷篆隶不甚工,惟於行草,诚入能品。”
1、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谢澄光自小便喜欢颜真卿的书法,长大后更仰慕其为人,“掌握了颜体严正、稳实、雄强、宽厚的笔力和间架,再转学篆隶、六朝碑刻及行草,乃至榜书,就皆能得心应手,无施不可,故我体会到学颜体真是妙
2、《提刑提举帖》翰墨波澜老成,行笔流畅,笔势潇洒,有自然之势,又含篆隶笔意,使字形具古朴之态。
3、日夜临摹钟鼎、石鼓、秦汉的刻石、瓦当文等,篆隶工夫极深奥,是清代书法界巨擘,被认为是自李斯(?
4、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二:“小松为丁敬身先生高弟,篆隶?笔,实有过蓝之誉。
5、1950年师事书法家武慕姚先生,得以博览其珍藏的碑帖墨迹,亲聆先生口传手授《石鼓》、《张迁碑》,将篆隶书笔法连用于行楷之中,有落笔斩钉截铁,行笔波澜起伏,收笔稳如泰山的艺术效果。
6、还有一位老名士叫胡玉泽,教他书法,学写篆隶和赵孟?的字,也学画山水,一学十年。
7、缩减作品,小楷清雅,篆隶古朴,功利深厚,有金石气。
8、笔画圆转劲健,中锋流畅,蕴含篆隶意境,字字古纯凝正,形神俱现。
9、比如包世臣对“魏体行书”的认识,是结构以侧取势,行笔以断为主,使笔道在流动中呈现出波澜起伏的形状,但没有彻底克服强调笔毫平铺,按多于提,筋骨不足,节奏婉弱的流弊;张裕钊以柔软的毛笔追求刀斧凿痕的方折效果,以抖笔、侧锋、侧刷等动作追求外方内圆的笔意,使线条缺少古朴浑厚、深沉博大的气魄;赵之谦的行书,拙朴雄强近于圆熟,豪迈奔放近于粗野,北碑书法在他的笔下变得温润灵巧,显现出向帖学靠拢的迹象,为后世所讥嘲;康有为扬碑抑帖,杀伐极端,尽管以平长弧线为基调,使转方圆兼备,线条粗壮厚实,但也有松散虚空、凝练紧迫不足的缺憾;李瑞清将篆隶、章草、汉简的结体用笔融入北碑,强调了线条运行间的滞涩与绞转,又暴露出刻意追求颤笔变化的弊端;沈曾植以碑入草,结体怪异,书风奇峭博丽,也难免有用笔荒疏不精的遗憾。
10、《月仪》、《平复》汉简等碑帖,以篆隶笔法入章草,追求质朴、凝炼、遒劲、含蓄的笔韵。
11、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宋代壁画墓以1951年发掘的白沙宋墓为起点,在随后半个世纪中陆续都有出土,重要的壁画墓有禹县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赵大翁墓;新安县城关镇宋村北宋墓;新密平陌村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墓;河南登丰黑山沟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墓等。号少翁、大翁、天一轩主人;师从刘炳森、吴未淳、王小雷、麻天佑等名家,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曾任报社编辑记者、影视编导,书法传统功力深厚,擅长隶书,常以篆隶笔法入草,自成一体,榜书则另辟蹊径,独具风格;所谓天一轩主人,即此君承诺决不
12、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文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
13、《广韵校本》引证了前人未见的中古字书《原本玉篇》、《慧琳音义》、《篆隶万象名义》、《字镜》等材料,在校勘上,注意抉发原书讹误条例,辩正俗写或体,考案音义,成为海内外研究《方言》的重要依据。
14、关于书法,当年天津报章对此曾有这样的评介:“逊清广东水师提督李直绳……尤善书篆隶,求书者纷至沓来,终不拒也。
15、善篆隶,尤工隶书,家藏汉碑刻数千本,心摹手追,尽得旨趣,晚自成一家。
16、(缪篆书体不多见,《张迁碑额》虽意在篆隶之间,屈曲填满非缪篆也。
17、文革初期开始自学书法,楷书学柳、欧、颜,行书学羲之、庭坚,草书学怀素、张旭,篆隶学秦、汉。
18、品红茶雅韵,神驰九层霄汉!书篆隶联:冲霄汉,起宏图。
19、李文田篆隶楷诸体皆能。
20、书法研临石鼓文、二王诸碑帖,游于篆隶行草之间。
21、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
22、宋苏辙《画学董生画山水屏风》诗:“策牍试篆隶,丹青写飞走。
23、她篆隶楷皆精,而以楷书为第一。
24、他篆隶楷行草皆能,而最擅长的是篆隶。
25、石刻皆为摩崖题勒,书体有篆隶楷行。
26、中国使节带去的乐舞,戏曲如《姜诗》、《王祥》、《风筝记》、《昭君和番》等,见明姚旅《露书》及《琉球人座乐并跃图》,《和番》、《借衣靴》和其他音乐舞蹈节目。千唐志斋唐志书法篆隶行楷,般般具备,诸家风格,应有尽有,或端庄典丽、块块晶莹,或遒劲隽秀、字字珠玑,无不显露书艺之美,留连在满壁志石的天井窑室里,犹如置身光彩夺目的艺术至境。
27、王三友将书法诸体进行融通,体变而迹存,草有篆隶古韵,隶带篆趣与草法,别出新意而又耐人寻味。
28、另据台籍举人及宜兰廪生黄元琛、林步瀛等15人所撰文云:刘明灯“揆文奋武,兼词章篆隶以名家;移孝作忠,历皖翻闽江而奏绩”。
29、博通经史百家,?笔游幕。通经史百家,工书学,篆隶尤入妙。
30、工书,书学北魏,尤工篆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31、何绍基是清代书法大家,篆隶行楷皆其擅长。
32、师承著名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亲篆隶书《研石堂》赠予堂主石人仁弟。
33、1994年卸去报社总编职务,全力书艺研究,隶书渐及高古苍拙;楷则钟、王、鲁公;行草由王铎、八大山人上朔魏晋、敦煌遗书;其篆隶浑朴高古,草书颠醉无羁,楷书沉郁雄强,楚简跌宕恣肆。
34、书篆隶条幅《菩萨蛮?大柏地》。
35、籀篆隶楷,抹挑勾剔。
36、金篆隶大字典》《殷墟甲骨圭曰法选》《东坡选集》等多种书。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
37、最善画竹,诗文篆隶行草飞白皆妙极。
38、它是汉字发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的重要环节。
39、《图绘宝鉴》卷三:“越国夫人王氏,端献王妇,王审琦后,作篆隶有古法,为小诗有林下风致。
40、书法诸体皆能,尤擅篆隶,书风典雅淳厚,饶有金石气、书卷气,是一位学者型书家。
41、晚年精篆隶,60岁后将汉隶名碑几乎临写殆遍,所以他的隶书笔法稳健,古拙沉雄。
42、而在篆隶楷诸体中,李文田最擅长的还是行楷。
43、工篆隶,西泠印社仰贤亭有长联,乃丁立中撰,而由辛壶所书者,联云:『诵印人传记,如龙泓之雄浑、鹤田之渊懿、完白之清奇,自子行铁笔後各具丰裁,固不囿两浙专家,集同好讨论一堂,洵能绍秦汉先型、斯冰遗法;考西湖志乘,若君复作水亭、嗣臬作书楼、东坡作石室,於乐天竹阁侧别开幽胜,更卜筑数椽精舍,继往哲重联八社,允足助林泉逸兴、唐宋风流。
44、朱复戡书法长于篆隶草行,广涉历代名家名迹,取精用宏而不泥古。
45、故宫博物院藏有墨迹《篆隶千字文册》及自书诗卷和临张芝帖等。
46、以?意追秦而终不是秦,?意摹汉而终不是汉,孰若行以篆隶之法,随体诘屈,即朱文亦以肥润出之,不为瘦劲;间有边署,并与弄翰不殊,盖适成为余之印也。
47、王彬为王僧虔第四子,好文章,习篆隶,其书法造诣超过其兄长,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
48、唐诗圣殿,空前绝顶,篆隶行楷,书法更兴。
49、款石叟二字多在底,体兼篆隶,亦朴拙无俗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