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磬:biān qìng 基本解释:[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一种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详细解释:古代打击乐器。石制或玉制。一般为十六枚,应十二正律加四半律,按不同的大小、厚薄,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分两排悬于木架上,用小木槌击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两人领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编磬的,和六六三十六个佾舞的孩子,都立在堂上堂下。”★◎ 编磬 biānqìng[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一种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组磬组成★乐器名。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玉、石、铜制,磬身雕镂虎、鱼、凤鸟等花纹为饰,小磬十六枚同悬,是先民乐舞活动及祭祀典礼中不可或缺的礼器。
1、此件玉磬背有“无射”二字,为清编磬中的一个。
2、磬”的种类很多,有“玉磬、铁磬、铜磬、编磬、笙磬、颂磬、歌磬、特磬”等许多类型。
3、观众可使用小棍子敲击此作品,其铿锵之音让大家游移于人与物的对话中,联想起古代乐舞的敲击编钟、编磬,神游于神秘和神圣的时空。
4、另配有二组石玉编磬与一对建鼓。
5、编钟、编磬、钟、?、鼓等乐器陈设在堂下的东、西两阶之间。
6、元?陶宗义《南村辍耕录?宫阙制度》:“玉瓮一,玉编磬一,巨笙一,玉笙一,玉箜篌咸备于前,前悬?缘朱帘。上虞雁埠章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闰集二卷,(民国)章廷玉编,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星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
7、西凉乐队既有编钟、编磬、弹筝、筝等传统乐器,也有曲项琵琶、筚篥、铜钹等龟兹乐器,是一个清乐与龟兹乐的混合乐队。
8、胡先生许太学诸生鼓琴吹箫,及以方响代编磬,所奏惟〈采苹〉、〈鹿鸣〉数章而已,故稍曼延,傍迩郑、卫声,或问之,曰:「无他,直缠声〈鹿鸣〉、〈采苹〉尔。
9、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10、四十分钟过去了,这下我是有点担心了,因为已超过师父规定的时间,心急之下,拿起桌上的引磬,求师父加持后,在他们的耳旁猛力敲了三下,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悠悠醒来。由夏、商、周时代的钟、鼓、磬、铃,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型编钟、编磬,以至汉、晋、隋、唐时代的锣、铙钹、梆、板,中国敲击乐器已有很大发展。在宋、元、明、清各代,随
11、1994年以来,改革了巴楚编磬的音位排列及其丰富的演奏技巧,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巴人编磬共65片,培训了一批专业艺术人才,创作改编了《古老的巴山》、《屈子行吟》、《巴楚竹枝歌》、《桔颂》、《三峡放歌》、《三峡迎宾》、《土家情》、《春江花月夜》、《快乐的?嗦》、《渔舟唱晚》、《广场锣鼓》以及《樱花》、《脚铃舞曲》等60多首古今中外名曲和若干古代器乐在当今舞台上经海内外几家权威性媒体之推荐,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协会悬墨部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出版社特约编委、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委员、名誉理事、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杰出华人艺术家。
12、曾侯乙编磬是由32块磬系用石灰石或大理石磨成,形若倨句,大小有异,分为两层四组。
13、碧玉描金龙纹编磬清共16件均长49cm高27.6cm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用于宫廷中和韶乐。
14、由夏、商、周时代的钟、鼓、磬、铃,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型编钟、编磬,以至汉、晋、隋、唐时代的锣、铙钹、梆、板,中国敲击乐器已有很大发展。在宋、元、明、清各代,随
15、特指悬磬的“??”,即编磬架。
16、其中主要包括国家一级文物铜铙、彩漆均钟编磬等,最令人期待的还有被称为“曾候夫人钟”的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编钟以及迄今为止最早的篪、十弦琴等。
17、《珠海郭氏藏西汉宗庙编磬研究》,《文物》1997年第5期;《鼍鼓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8千字;《荀勖笛律的管口校正问题研究》,《中国音乐学》1989年第1期,3.4万字;《且末扎滚鲁克箜篌的形制结构及其复原研究》,《丝绸之路的回响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1月1日,香港。
18、十二磬使用与?钟同,按月律单陈,位于编磬之西。
19、编磬是古代一种石制击打乐器,演奏方式很特别。
20、沿北墙放有编磬,靠东南角放着巨大的建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