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而:qī ér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凄怆。《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人亦有言,靡喆不思,矧伊嬿婉,胡不凄而。” 刘良 注:“何不凄愴。而,助辞也。”2. 寒凉。 明 刘基 《秋怀》诗之七:“雨息残暑退,凉气何凄而。”
1、《怀忠赋》:“思凄凄而填臆,泪淫淫以盈目。
2、《楚辞?九辨》:“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3、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4、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
5、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6、那充满着忧郁光芒的眼神,冷不丁的只把这个叫做郭嘉的男子瞅的额头上冷汗凄凄而下。
7、明?刘基《秋怀》诗之七:“雨息残暑退,凉气何凄而。
8、第二段写远游者的心境,反覆吟咏“心愁凄而增悲”、“求正气之所由”,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悲愤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9、在青暮之畔的野■漂浮,沙场之上的惨哭回荡构成了一幅冷凄而令人恐惧的战场残景,也道出了边地之战的残酷凶蛮与艰苦。
10、明杨慎《滇海曲》之七:“帝乡东北仙云隔,?道西南媚景长。“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11、多少荣华富贵将化为尘土,只有“凄而美”的事物还能以美好的形式继续留存于世。
12、《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人亦有言,靡?不思,矧伊?婉,胡不凄而。
13、’”三国魏应?《西狩赋》:“时霜凄而淹?,寒风肃而川逝。
14、这首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
15、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16、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工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
17、苌年凄而见之,谓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必不争。
18、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项王声。
19、清龚自珍《捕蜮》:“龚自珍既庐墓?居,於彼郊野,魂飞飞以朝征,魄凄凄而夕处。凄而绝的弦上弹出的是卢冠廷扁平得让人心痛的嗓,“看夕阳红像血,你为何情愿接近?
20、埙,其声浊而喧喧然,悲而悠悠然,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音色幽深、哀婉、悲凄而绵绵不绝。
21、的室外小浴场,是夜晴冷,空气稀凄而肃杀。
22、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23、在第一小提琴弱奏当中,哀婉的主要主题凄凄而现,降B大调的中间部,仿似抚慰破碎心灵,未几,又返回降b小调,情绪亦由此再起高涨,跟死神的咆哮毫无分别;而主题的喃喃自语,亦静静结束此乐章。
24、远游》:“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25、梁祝同窗双化蝶,爱情总因凄而美。
26、日杳杳以霾春,风凄凄而结绪;去曾掖以依迟,饰新宫而延伫。
27、暑不御箧(18),凄而凉清。
28、《歌者》诗之三:“清回烦暑成潇洒,艳逐寒云变惨凄。《楚辞?九辨》:“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29、太白【忆秦娥】哀而不婉、凄而不伤,词境开阔,读之悲壮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大手笔。
30、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
31、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
32、作者写出了这种爱情被毁灭的凄惨哀艳,在语言风格以至总体风貌上呈现出悲凄而又慷慨的特色。
33、顾:回首凝眸,远处的寒烟衰草凄凄而生,似我此刻的心境,意懒心灰。
34、杨君廉夫才高情旷,词隽而丽,调凄而惋,特优于古乐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