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dāntián 基本解释:[dantianelixirfield;pubicregion]重要穴位;指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详细解释:1.人体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见晋葛洪《抱朴子·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黄庭外景经·上部经》:“呼吸庐间入丹田。”务成子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寧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2.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丹田dāntián[dantianelixirfield;pubicregion]重要穴位;指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  丹田有三义。1.指下丹田。〔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三宫章第十七〕:「下元丹田者,乃真水之根蒂。丹田不振则精不漏,而神不死。一死谓之脑漏入精,二死谓之神移入肾,三死谓之精泄神散。」2.谓玄都境之田。实指上丹田。〔皇经集注〕卷二「景秀丹田,芝草绵覆。」原注:「丹田,玄都丹陛之田耳。管见云:「卜身有天地,阴阳之元秘不交……与天上何殊,丹田御神之地,奇景秀见。」3.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丹田。一丹田泥丸,又名祖窃、乾顶、天谷、内院,在两眉之间。中丹田绦宫,又名黄堂,土府、规中、祖气穴,位在脐上。下丹田气海,又名天根、神炉等,位于脐内一寸三分。道教的内炼法以意守下丹田为最有效,它被称为百脉枢纽、生命根源,乃为性命之祖。其范围据〔金丹大要〕云:下丹田在脐之下,方圆四寸,一名太中极,又名太海。它能运转、储存真气,又系任督二脉等气运行的气点,故为内丹家所重。丹田一名,较早见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后来〔黄庭经〕也有「回紫抱黄入丹田」之说,葛洪〔抱朴子.地真篇〕把丹田分为上中下,后为内丹家继承发展,成为内炼的重要部位。另外〔太上老君中经〕卷上称「丹田者,人之根也,精神之所藏也,五气之元也,赤子之府,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月水,主生子合和阴阳之门户也。在脐下三寸,附着脊膂,两肾根也。丹田之中,中赤左青右黄上白下黑,方圆四寸之中,所以在脐下三寸者,言法天地人。天一地二人三时四,故曰四寸;法五行,故有五色……丹田名藏精宫,神姓孔,名丘,字仲尼,传之为师也。」此为存思方术所说的丹田部位及形态,为较早的记载之一。--作者:李丰楙★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造句】用丹田运气呼吸,有益健康。★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西游记.第二回》:「自顖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1、练太极拳亦采用腹式呼吸,要顺其自然所以是用顺呼吸法、即吸时小腹往外胀,因此气便能存于丹田,气不上提。

2、如拳论曰:“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3、意守丹田法丹田是气功中常

4、部位在两眉间,《东医宝鉴》引:“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5、通脉,就是汇聚天地间的灵气,凝结于丹田,而后来冲击经脉之上的窍穴,令经脉畅通无阻,这样,那天地灵气才能沿着全身经脉,达到身体的每一寸肌肉,每一块骨头,从而达到淬炼筋骨血肉,让躯体升华蜕变的目的。

6、;双目向前平视,头宜正直,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胸宽腹实,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自然安舒,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自然呼吸。

7、轰!丹田真气冲破屏障,洋溢全身的经脉骨骼,又是那种暖流漫溢的感觉,舒服的感觉让许逸难以自已。

8、无神无相为天魔丹田元气所化。

9、一百三他甩开大步来到殿门跟前,长吸一口气,用足丹田内的元力,大喝一声,双掌就向殿门推去,云泰推了半天,累得汗流浃背、脸红耳赤,可是殿门就是纹丝不动。 

10、大开天门,是将天的阳气和地的阴气集中于丹田,吸收天地能量,让身体达到阴阳和谐的自然状态。

11、将双手放在丹田处感受自己的呼吸。

12、功法循环的速度很快,瞬息间,这循环便有被打破的趋势,丹田内无尽的灵力蜂拥而来,更是加快了这循环破碎的速度。

13、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14、上丹田两额之间,中丹田两乳之间,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左右。

15、祖窍者,人身诸穴之祖也,内有明堂、洞房、泥丸,乃上丹田之门户也。

16、同时前栽后仰,臀部外翻突出,这不仅是没有收腹提肛,且腰也没有松开,因之每一举动,都要注意收腹提肛,松腰塌胯,使腰脊和尾闾中正,促进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全身贯通,时着发劲就自然运用自如了。

17、下丹田、绛宫、泥丸,称“前三关”。

18、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都寓于心腹之内,使气势开之则其大无处,合之则退藏隐密,其根本要义在于“气由精生,劲由气化,劲与神合,潜藏于丹田深处,变化于瞬息无形之间。

19、只有润吞,下降十二重楼,过绛宫下入丹田温养于中,这是采大药过大关的全过程。

20、待势定后,意念引脾舍藏神气随内劲上贯左臂达指掌:引肝舍藏神气随内劲下贯右臂达指掌;同时引丹田元气分贯头、足达百会穴和涌累穴。

21、坚持轻松自然,步伐要稳重、轻灵,意想气贯入丹田、涌泉穴。

22、收至下丹田,努力勤修。

23、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升于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值得注意的是,葛洪《内篇》中已详言三丹田的位置,在这段口诀中又有“中丹”之称(“中丹煌煌独无匹”),再加上《黄庭经》中“玄丹”、“子丹”(“子丹进馔肴正黄”)的提法,说明在晋代道教中已将?功看作炼丹了。

24、吸气时意在下丹田(脐下1.5寸)。

25、内外同行表里相合.讲究阴阳顿挫之法,伸缩吞吐之功,单腰摇曳法,二目传神功,气沉于丹田,津液要下咽,呼吸从鼻孔,含虚抱气不令气散,这皆为内功要领。

26、胸区(胸口和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有助于气沉丹田。但这样的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如此,以至于后来,胡翔的肩窝都磨起了泡、开了花、流出了血。

27、丹田虽为窍穴,但守时不可拘泥分寸,可想象为气海穴为圆心的一个圆形面积,设在小腹表面。

28、紫府,又称上丹田、泥丸、琼室、上田、紫府、上宫、天宫、昆仑、玉京山、须弥山等。

29、[中丹田]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黄庭、中黄、规中等。

30、初学使胸部无一丝紧张,气顺意专,敛神闭耳,逐步过渡致气沉丹田。

31、呼吸法用来把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意识集中在丹田。

32、周信芳自称是谭鑫培的私淑弟子,他的唱功基本上取法于孙菊仙、汪桂芬、汪笑侬、王鸿寿、潘月樵等前辈,他的嗓音虽显沙哑,但演唱富有感情,挺拔苍劲,气出丹田。

33、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

image.png

相关文章:

  • 下丹田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