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土:sìt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祭祀土地神。《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晁源﹞又叫匠人扎彩冥器,灵前坟上各处搭棚;又在临清定了两班女戏,请了十二位礼生;又请姜副使点主,刘游击祀土;诸事俱有了次第。”

1、白门燕子去秋风,社日年年无不同。(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2、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地方。

3、而淫祀土木之神,则又峻拒焉。

4、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灵座、设魂帛、立铭旌、绘容像、造明器、作神主、告迁柩、设遣奠、祀土神皆如制。

5、除“贴秋膘”外,我国民间立秋日还有食饺子、祭祀土地神、插戴楸叶等习俗。

6、清人朱冀认为:“夫鬼属常祀之末,即今郡属厉坛,春秋设祭,祀土谷正神之余,遍及无主群厉,可见此风相沿至今。

7、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

8、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

image.png

9、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10、吃社饭、喝社酒,这是古代村社居民在祭祀土地神时共食的遗风。

11、每年正月十五,附近的彝族,杀猪宰羊前来祭祀土主(封号驰灵景帝大黑天神),夜晚打歌娱神。

12、1959年北京中国书店《同治金门志》:“‘中秋’,村市各祀土地神,与二月同,春祈而秋报也。民国前,农家为获丰收,常祈于神灵,较普遍的是春祈、秋报、敬新、做青苗会、做牛王会等。

13、即亲临丧事、治棺、沐浴、小殓、大殓、殡法、成服、穿塘、载柩、就窆、祀土神、启殡、辞吊、作主、筮日、卜地、筑灰隔、虞祭、不作佛事等,反映了攸北的丧葬风俗。

14、4月25日、10月4日妈祖节;六月食新;入伏这天家家熬“仙人冻”吃;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风俗;立春时,备香案、烧香照烛,放鞭炮,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

15、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其乐无穷;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