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策:zhìcè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元光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唐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进士擢第为清源丞,年且七十餘,永昌初,勉復应制策。”宋苏轼《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宋史·苏轼传》:“軾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一种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汉代试士,由主考官发策以问,应试者因其所问而陈己之所见,称为「对策」。而由天子亲自出题的称为「制策」。《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1、摘要介绍广州珠江发电厂1号机组dcs一体化改造后,制粉系统跳闸回路的控制策略、试验及相关回路修改情况。
2、针对三指灵巧手控制策略,采
3、采用分布式系统将反射式行为、反应式行为与慎思规划相结合,设计了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策略。
4、发动机分层混合气控制策略研究
5、均方可镇定系统的随机状态反馈控制策略
6、结论:一项通过干预来降低日本血吸虫病从牛和人到田螺的传染,进而降低该疾病的传播的综合控制策略是非常高效的。
7、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实施进展安徽省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8、本文从大量课例中精选活动与游戏设计实例,分类归纳,总结活动与游戏设计原则和控制策略,帮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触类旁通,让英语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9、苏轼在其《答李之仪书》中曾说自己年轻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又因应举制策课,就写了些“妄论厉害,搀说得失”的文章,“此正制科人习气”。
10、而运转整理策略包含:站间赶点与月台赶点之赶点策略、抓前车与抓后车之间距控制策略、及删除列车策略。
11、对于此体系,利用瞬时最优控制算法,求解出阻尼器在每时刻的最优控制力,并根据mr阻尼器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一种界限调节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最后对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
12、第二章针对双幅控制技术在单相桥式电压源逆变器中的应用为范例进行研究,提出了直流母线无短路控制和通过pi调节环稳定箝位电压的双幅谐振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母线振荡频率,减少了直流环节损耗。
13、对等网络的普遍应用带来了网络拥塞。基于时滞补偿的网络拥塞控制策略
14、讨论了单环路变流量系统的长处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供在整个运行范围内,能够实现安全、稳定和可靠的冷水机控制策略。
15、小程序实现局域网的访问控制策略
16、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 dsp )的出现,使得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应用于光伏并网的控制成为可能。
17、著有《夏文忠公集》、《私制策》、《幸存录》等。
18、宋陈亮《铨选资格策》:“虽如两苏兄弟之习於论事,亦不过勇果於嘉?之制策,而持重於熙宁之奏议,转手之间,而两论立焉。
19、曾监制策划了多部著名的影视剧。
20、投资组合风险的动态控制策略
21、比较全面地查阅了关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文献,总结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变结构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性质、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变结构控制系统抖振产生的机理,并阐述了国内外目前对抖振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消除抖振的主要方法;针对传统抑制和消除抖振方法的不足,改进了传统方法,得到了三种新的消除抖振的方法? ?即改进的指数趋近律法、可变边界层法和附加连续项法;针对不确定性线性系统,在变结构控制策略中引入模糊逻辑和自适应理论来消除滑动平面上的抖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积分变结构控制方案( afivsc ) ,利用模糊逻辑来柔化控制量中非线性不连续部分,采用自适应理论,根据系统不确定性大小在线调整模糊输出量的隶属函数,另外,鉴于模糊控制本质上是有静差的,所以本文选择了带积分项的切换函数,由于积分项的存在使系统较正为无静差系统。
22、长庆末,进士擢第,又制策登科。
23、基于逆系统理论的感应电动机控制策略
24、在预处理前增加烘干机,将大豆烘干和调质,则可以减少问题、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控制策略包括调质乾燥技术,热风温度自动控制与均化时间自动控制。
25、同时论文结合改进的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策略,实现了摆动足从摆动相到支撑相的良好过渡和期望的足力跟踪问题。
26、本文以0 . 75kw四相( 8 / 6极)开关磁阻电动机控制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策略及其系统设计为主题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应
27、功能食品安全营销控制策略研究
28、唐后期博学宏词科常被称作“吏部科”、“博学选”,但有时也称为“宏辞制策科”(杜牧《樊川文集》卷12《上宣州高大夫书》)。
29、小心最后一分钟的强制策略。
30、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31、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及防制策略
32、自幼聪俊有才,中进士擢第,应制策高等,德宗拜为右拾遗,召入翰林为学士。
33、磁悬浮人工心脏泵转子控制策略研究
34、对单边控制策略下的两种控制模式:非互补导通和互补导通即同步整流控制,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
35、整个组织结构和访问控制策略
36、汽车自动巡航系统智能控制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