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缺:é quē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错误、残缺。《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珪 《<雁门集>序》:“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亦作讹阙。亦作讹缺。

1、《新唐书?艺文志一》:“自六经焚於秦而复出於汉,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

2、视学之余勤于笔耕,有感于丘?的《琼台吟稿》、《琼台类稿》二书版本多有讹缺,便重新勘定,汇编为《琼台会稿》(12卷)。

image.png

3、《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秦而复出於汉,其师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

4、尽管老汉文化不高,缺乏理论功底,没能“久病成医”,尽管这些抄件、记载存在一些错讹缺漏,尚不足以形成体系,但他们是像和氏璧一般的璞玉,加工、整理、完善之后,就会放出夺目的宝光,这些记载,张泽全至今仍宝贝似地存放着。

image.png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