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示:bānshì 基本解释:[makepublic]颁布告示颁示国人●详细解释:1.发布;通告。谓公布出来,使人知晓。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下:“宜付史舘,颁示天下,賫卷中使则焦楚鍠也。”清夏燮《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续增若干款,颁示各省督抚将军遵照办理。”《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两太后以文宗赐同道堂小璽铃识,仍以上旨颁示。”2.谓赐给观看。宋范仲淹《与韩魏公鈐书》:“又颁示北岳碑,真雄文健笔,高古相称。”宋曾巩《史馆申请三道札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闻,及自来更有纪述,发明文字,藏在宫禁者,欲乞特赐颁示,以凭论次。”★◎颁示bānshì[makepublic]颁布告示颁示国人
1、又取刘光祖为殿中侍御史时奏格,择其关于风化切于时宜者,请颁示中外。
2、寻以六塘河下游水势散漫,难施工作,复颁示御制治旧河记,命端专驻减坝督工。
3、决议登极大礼,选定吉期,先命礼政府定仪制,颁示群臣演礼。
4、所颁示的禁约。
5、至税则与章程规定与将来所定者,佛兰西商民每处每时悉照遵行,一如厚爱之国无异;倘有后减省税饷,佛兰西人亦一体邀减。洋药加税之事项时,义正言辞地说:“西洋各国,无论大小、强弱,其于税饷之政,皆由主人自定,颁示海关,一律遵照办理。
6、翼日,命取网巾,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
7、制定建言格式,颁示中外,使言者直陈得失,无事繁文浮词。
8、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以为弊,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上嘉之,令刻板颁示。
9、六月初一日,雍正将其于康熙、雍正两朝诸罪共四十款颁示全国。
10、【出处】: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
11、朕祗承之下,感激欢,着绘图颁示各省督抚等。
12、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
13、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部文颁示称先儒,位在唐韩愈之下”。
14、陛下即位之初,励精有为,尝以《敬一箴》颁示天下矣。世宗悉从桂萼所言,将该案编成《钦明大狱录》颁示天下。
15、皇帝鉴其诚款,体上帝好生之德,准纳表贡,诏令班师,并御制十余全记颁示臣下,予惟此视师。
16、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颁示百官廷臣谢表》:“庙告神宗,重瞳增轩孙之瑞。
17、《清史稿?后妃传?文宗显皇后》:“阅定,两太后以文宗赐同道堂小玺钤识,仍以上旨颁示。
18、《元史?韩性传》:“?性?所著有《读书工程》,国子监以颁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
19、洪武十三年(1380)六月编成,朱元璋赐名《臣戒录》,颁示中外之臣,俾知所警。
20、【出处】: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21、山酋方善、谢稀聚徒依险,屡为民患,佥潜设方略,率众平之,有诏褒美,颁示州郡。遂命昂及翰林院定嫡妾封赠例,因诏偕吏部定文官封赠例十一,?叙例五,颁示中外。
22、又请以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
23、是日,候之不食,海陵谓贵中曰:“自今凡遇日食皆面奏,不须颁示内外。
24、濒海多盗煮海,乃颁示约束,令民无失利,法亦罔忤,而盐课倍昔。
25、时黄水由减坝六塘河入海,正河断流,群议改道,上颁示御制黄河改道记,命端视察海口。
26、开始对东林党人实行血腥镇压,向全国颁示《东林党人榜》,公开逮捕迫害大批东林党人士。
27、凡遇赈蠲,宜分别款项,豫行颁示,使小民咸喻,胥吏不能为奸。
28、经同安司呈详,请县宪徐颁示勒碑存案,其弊乃息。
29、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30、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颁示百官廷臣谢表》:“同是戴天履地之人,独笑龙逢非俊物;更耻诵诗读书之辈,借言董卓误中郎。
31、法道又呈请将批示颁示天下,并记在四天之后由太常寺布告各地遵行。
32、工成,率僚吏及请生环坐听讲学,并颁示校规,悉依安定先生胡瑗的办学旧规行事。
33、因发繁词谕旨,谓“不能即断”,命将参奏及谕旨颁示中外“使咸知朕万难之苦衷,天下臣工自必谅朕为宗社久安长治之计实有不得已之处也。
34、朕亲加选录,刊刻颁示天下丛林,禅师可谓曹溪以后善知识中杰出之人,着加封妙圆正修智觉禅师。
35、赏罚既行,须敦惩劝,宜颁示天下,咸使知闻。
36、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外。
37、又请以朱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
38、又请以朱熹白鹿洞规颁示太学;取熹四书集注刊行之。曾受命为康熙皇帝写《四书集注》,刻成木版藏于宫内。
39、今允?之妻暴戾不仁,仍然侮辱其夫,又因将母家治罪,不曾颁示,唆使其夫,以致恶乱已极。
40、废皇太子胤?,颁示天下。
41、且上疏极论之曰:“《明伦大典》颁示已久。
42、御史杨爵沉痛谏道:“陛下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尝以《敬一箴》颁示天下矣。
43、天启五年,榜示东林党人姓名,颁示天下。
44、欲望睿旨下刑部看详,颁示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