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髯:lóng r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龙髥 ”。1.龙之须。《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峤 《汾阴行》:“自从天子向 秦关 ,玉輦金车不復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欑宫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身离牛口惊还在,梦挽龙髥恨不廻。”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而 文宗 显皇帝 ,復为 英 法 联军所迫,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龙髯不返。”2. 帝王之须。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綵毫轻。”3. 喻松叶;松。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南山。”
1、龙髯堕海三宫泪,马鬣封山万古愁。
2、寒木堂、龙髯、颜世清印颜世清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瓢叟。
3、五色潭云里,苍松簇翠鬟,水碓声得得,溪路响潺潺,丹鼎依稀在,龙髯不可攀,言寻倪翁洞,我欲住名山。
4、宝鼎铸成的那天,天外飞来一条巨龙,垂下龙髯相迎。
5、一百九龙身的穿米珠绣,龙鳍、角口、尾的揖线绣,龙髯的圆金线、圆银线绣,流火纹的穿珊瑚珠绣,以及五彩绒线绣制的吉祥图案,均绣工平齐,针法娴熟。
6、空悲龙髯绝,永负渔腹葬。
7、人间世、未知胡底,幸挽龙髯,中天悬皓月。
8、借助朦胧夜色,突击队队长王洪泽很快就挖成了一个宽1.5米、高1米的“雪窖”。【出处】《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9、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
10、泉途已宫,龙髯脱而剑远;兰熏罢殿,蕙性折而神枯。
11、辞中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12、对仗非常工整,如:“攀断龙髯,黄鹤莫留于仙驭;空遗虎鼎,白鸦犹养于元田。
13、《宋史?朱弁传》:“其后,伦复归,又以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14、其后,伦复归,又以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15、毅宗之变,攀龙髯而蓐蝼蚁者,属之东林乎,属之攻东林者乎?数十年来,勇者燔妻子,弱者埋土室,忠义之盛,度越前代,犹是东林之流风余韵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