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简 拼:dzzs

鼎足之势的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成语例句: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繁体写法:

鼎足之勢

注音:

ㄉㄧㄥˇ ㄗㄨˊ ㄓㄧ ㄕㄧˋ

鼎足之势的近义词:

  1.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汉书·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俄语翻译:

противостояние трёх сил

相关文章:

  • 杜诗韩文的解释-杜诗韩文的出处及用法
  • 杜绝言路的解释-杜绝言路的出处及用法
  • 惇信明义的解释-惇信明义的出处及用法
  • 成语对着和尚骂贼秃的解释、出处及用法
  • 堆金叠玉的解释-堆金叠玉的出处及用法
  • 堆垛死尸的解释-堆垛死尸的出处及用法
  • 杜陵布衣的解释-杜陵布衣的出处及用法
  • 旦夕之费的解释-旦夕之费的出处及用法
  • 带罪立功的解释-带罪立功的出处及用法
  • 大渐弥留的解释-大渐弥留的出处及用法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