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 基本解释:[takesuchmeasuresasonesuitabletolocalconditions;adapttheworkingmethldtolocalconditions]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汉·赵晔《吴越春秋》●详细解释: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中国及东洋有凿井筑地之法,均可傍收博采,因地制宜,此开渠之法也。”谷峪《萝北半月》:“定个收入指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takesuchmeasuresasonesuitabletolocalconditions;adapttheworkingmethldtolocalconditions]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汉·赵晔《吴越春秋》★根据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造句】各街道风格不一,实施绿化时,应注意因地制宜,随时变通。★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传》:「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随时变通。」《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你们既不博古,焉得通今?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道理了!」★修订本参考资料: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传: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随时变通。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你们既不博古,焉得通今?这可就要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道理了!★05.《清史稿.卷四二一.朱嶟列传》:「惟各省情形不一,因地制宜,随时变通。」★04.《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乃增设同知一员,移临元之都司营兵驻防个旧,调原驻开化游击移守白马关,……为因地制宜之计。」★03.《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民心不固,盗贼横行,所过州县村庄,动遭劫掠,是又地方官不能因地制宜举行团练之所致,因噎废食,贻误殊多。」★01.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源)★释义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典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善。夫筑城郭1>,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2>,以威3>邻国者乎?」子胥曰:「有。」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1)城郭:城墙。(2)天气之数:天时地利等自然徵兆。(3)威:震慑、威吓。典故说明据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伍子胥本为春秋楚国大臣,后因楚王听信谗言,杀了他的父亲及兄长,于是逃往吴国。他逃到吴国后,为替父兄报仇雪恨,便辅助吴王阖闾伐楚称霸,并因而受到重用。有一次,阖闾向伍子胥请教治国之道,伍子胥建议他要先修筑城墙,加强战备,充实粮仓,添制武器,阖闾听了点头称是道:「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意思是说:修筑城墙,充实粮仓等这些事情,都可以依照我国的实际条件去执行。后来「因地制宜」被用来指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书证

1、《清河颂》:“亘古通今,明鲜晦多。

2、他知识渊博,博古通今。

3、王教授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别看平时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但办起事来大刀阔斧,担当责任时顶天立地,难怪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了。

4、你曾仰观星象,你曾神机妙算,你说你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而通今,是不是料到自己是这样的悲哀呢?

5、然而,五大玄师里,最神秘的,则是天机师,博古通今,知晓过去未来。

6、那女孩子的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着实让她汗颜不少,再加上小女生自来熟的性格,很快就让她感到一种珠玉在侧的尴尬。

7、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

8、他博古通今,熟知天文地理,爱好钻研,见识独特。

9、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

10、同“通今博古”。

11、张步玉聪慧而刻苦,获师喜悦得其真传指为同窗之学长、博揽浩繁、古兰圣训博古通今、涛涛善辨,获同窗昵称谓“古董”本人也欣然接受,于是张阿衡便以“古董”为号,以号厌名名传神州。其中“秦淮”酒在200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残运会作为大会指定

12、凌教授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了。

13、“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通今博古,学识渊博。

14、至今,他虽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但是依然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立志攀登新的学术高峰。

15、流星雨不知道,坤国人都认为书本上记录的才是可信的,他们最崇拜的人是博古通今,无所不知的百里无咎,最尊敬的一群人是青云阁的成员。

16、丛书分别向读者推荐、介绍各类故事精品:既有引人发笑的幽默、滑稽故事,又有让人潸然落泪的悲剧故事;既有童心不泯的16岁故事,又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武侠故事,丛书努力开掘传世名篇的潜能,奋力捕捉社会生活的热点,通今博古,情趣盎然。

17、对于武术通今博古,有“活字典”之称。

18、想当年在卧龙修真养性,论阴阳习兵法博古通今,仙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我算就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征南北剿保定乾坤。

19、胡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诲人不倦,教学有方,深得广大求学者的信任和爱戴,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通今博古的有用人才。

20、他不愧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学家。

21、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22、王羲之的书法达到了“会古通今”、“情深调合”的境地:“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的六篇名作,来说明作者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那就是:“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23、乍一看题,涂通今这个高小毕业的孩子懵住了,猛然间,他想起医院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为救护前方归来的英勇将士,为培养无产阶级的医学人才”,凭着记忆,他把这句话一字不落地写在答卷上。

24、张毓秀,元谋县书香世家,博古通今,知兵能政,今年二十六岁。

25、但是这笔在菲律宾的交易仍然面临当地不稳定的国会的广泛详细调查,使其以前的海外投资变得小巫见大巫了。1希望我的红颜知己爱好运动,品味高雅。没有不良嗜好。最好知识广泛,不一定要博古通今,但文化背景很重要。

26、十年以后,人才必大有可观,上者阐明圣道,砥砺名节,博古通今,明习时务,体

27、希望我的红颜知己爱好运动,品味高雅。没有不良嗜好。最好知识广泛,不一定要博古通今,但文化背景很重要。

28、真正能够博古通今的人很少。

29、疏通知远,博古通今,佛狸还差得很远。

30、张博士的确是个博古通今,满腹珠玑的学者,在文学界里享有盛誉。

31、在净土法会中,薄拘罗尊者表:净土法门源远流长,超越时间界线,亘古通今,并能守经达权。

32、还历史上的段子呢,弄得自己多博古通今似的,都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野史,就拿来忽悠我们。

33、博谷通今”可谓通今博古,最热的文艺资讯在这燃烧,最古老的文艺之道在此招摇;“文山墨海”是激扬文字的殿堂,闻香识女人,洒墨溅江山,原创美帖,精摘收藏,都为山海载垒瑰宝;总有那么几部电影让我们津津乐道,总有那么些历久弥新的歌律叫我们回味无穷。

34、三佛与道,源自不同,但开卷有益,博古通今,不落窠臼,也是治学之理。

35、李相国曾叹曰:“江南名贤,学术子其传薪者矣!”梅之珩通今博古,康熙令其纂修《三朝国史》、《康熙字典》、《毛诗衍义》、《朱子全书》、《周易折衷》、《渊鉴类涵》、《广群芳谱》等书。

36、佛与道,源自不同,但开卷有益,博古通今,不落窠臼,也是治学之理。

37、正是从小对于美学的学习和艺术的修养,才积累了后来九岁对名家宝剑的造诣就已经博古通今、超群绝伦了。

38、自称燕人,身手古怪,博古通今,深不可测!

39、这个人知识上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创业时也是大刀阔斧,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40、亘古通今,石与茶一直分立于中华文化弘卷之中!

41、我才疏学浅,怎当得起博古通今的赞赏。

42、诸葛兄真是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学贯古今第一人啊!

43、一百九传说,这位锦王三岁识字,五岁脱口成章,八岁精通六艺、博古通今,颇得先皇与先后的宠爱。

44、历史总是亘古通今的。

45、咱们要根据协议,通今博古,力争早日把水电站建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