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怿:bùy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不悦;不欢愉。《史记·五帝本纪》:“﹝尧﹞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懌。”裴骃集解:“谓辞让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懌也。”唐元稹《莺莺传》:“然而君既不懌,无以奉寧。”《明史·钱士升传》:“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懌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初,郑子侨却聘,闺秀颇不懌。”2.谓病不愈。《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孔传:“马本作不释。云:不释,疾不解也。”宋岳珂《桯史·三忠堂记》:“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懌,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太子侍疾无忧色,上不懌,遣太子先还。”★不悦、不愉快。《书经.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汉.孔安国.传:「王有疾,故不悦怿。」

1、明高攀龙《今日第一要务疏》:“诚得其要而图之,则天心感格,民心悦怿。

2、章炳麟《文学总论》:“心有疑滞,?辨析之论,则悦怿随之矣。

3、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资悦怿;过悦必伪,故舜惊谗说。

4、唐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乃一白犬……毛彩清润,悦怿可爱。

5、杜巫尚书年少未达时,曾于长白山遇道士贻丹一丸,即令服讫,不欲食,容色悦怿,轻健无疾。

6、宋郭彖《睽车志》卷二:“沧州有妇人不食,惟日饮水数杯,年四十五六,而面貌悦怿。

7、《传习录》卷下:“比如在此歌诗,你的心气和平,听者自然悦怿兴起。

8、此类说体带有论说的性质,但不强调雄辩,而是通过对事物的解说,以他人乐于接受,即“言咨悦怿”也。

9、裴?集解:“谓辞让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怿也。

10、悦怿若九春,罄折似秋霜。

11、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述此事曰:“是日,天气晴霁,人心悦怿,寒谷生春。

12、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

13、洞开赡黼?,龙颜悦怿称绝美。

14、和气安心颜色悦怿。

15、注:“怿,悦怿。

16、悦怿未交接,晤言

17、观悦怿而未静兮,言未究而心悲。

18、一本作“悦怿”。

19、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

20、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怿。

21、阮籍从“得意忘言”的原则出发,将他那亦喜亦哀、亦怒亦乐的情感毫无遮拦地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便写出了“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十三),“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十一),“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嘻”(六十四)等情绪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佳作。

22、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23、汉班固《白虎通?礼乐》:“郑国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怿。

24、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

25、5月末,樱桃花结实累累,一颗颗硕果从叶簇中悬垂欲坠,红鲜悦怿人心。凡三军悦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