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wángw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武王﹞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裴駰集解引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2.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唐卢照邻《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析城、王屋,汾川帝歌。”清孔广森《转连珠》之二:“然而太形王屋,愚公之山或移。”3.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唐王维《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清宋琬《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王屋,终老营菟裘。”

1、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2、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6),必无害也。

3、表里山河,古称天险”可见该地自古就是重要关口。

4、题刻“表里山河”。

5、唐代文豪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6、这盘被叫做“表里山河”的凉拌莜面,灵感来自山西别具特色的地势??东有太行为屏障,西有大河为襟带。

7、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8、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9、山西东有太行山,西有黄河和吕梁山,自古文人称其“表里山河”,但是,落后的交通制约了山西经济发展。

10、隋唐时期,为防御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为“表里山河”的军事重镇山西,在战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时,平遥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自卫战争的严酷考验。

11、山西表里山河,西、南有黄河围护,东面有太行阻隔,易守难攻,中原地区的兵火难以波及,再加上多年风调雨顺,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出现了地少人多、有丁无田的局面。

12、他预言:“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13、先是老蒋对阎氏心存制约之心;继而蒋阎冯大战,以阎氏败北告终;时隔不久又是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火烧到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日寇投降后,又是两种命运大决战,阎氏风雨飘摇之际,背井离乡,一去不复返。

image.png

14、若得胜,晋国将得到诸侯的拥护;即便战败,晋国表里山河,地势险要,足可据守。

15、四个古色古香的窗棂暗藏玄关,实则为四个多媒体触摸屏,只需轻轻一点,40余幅民间剪纸、40余处山西民居、40余个山西名胜、40组民间舞蹈,立刻呈现给观众,讲述三晋表里山河、人文祖地的故事,讲述晋商大院的传奇。

16、出生和立足于这块沃土之上的古井人,有中原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昔日千年古井文化的感应浸润,有积淀厚实的文化渗透和吸纳,他们要踔厉奋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7、地方官要管地方病”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然而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却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地方病。

18、表里山河,勃发几多圣贤英才;风雨春秋,演绎无数兴衰史话!

19、三晋大地,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大河萦带,表里山河,雄踞于华北。

20、大明甫定江山,便制订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而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未曾伤筋动骨,是故明初,山西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到山城堡部署作战,以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和第4、第31军集结于山城堡南北地区隐蔽待机;以红军第28军在红井子一带钳制国民党军第1师第1旅;以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第81师在洪德城、环县以西迟滞东北军;以红二方面军主力集结于洪德城以北地区为预备队。

21、北门有瓮城,里面券上有“表里山河”匾额。

22、一百七太原城里备战如火如荼,瓦岗山也另立新王,武安福山东蓄势待发,表里山河金戈铁马,暗里的斗争也如同潮水一样汹涌。

23、山西吕梁、太行两山相夹,黄河、汾河相间,素有“表里山河”之称。

24、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25、大明甫定江山,便制订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而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未曾伤筋动骨,是故明初,山西迟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26、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是古代晋国的所在地,简称“晋”,拥有大量地上文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27、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

28、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

29、元末,山西因处于表里山河的特殊地理位置。

30、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而鄱阳之乱,盗寇蜂拥,南方多警,时居豫章之部分璩族,又辗转北上,到达当时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黎城、洪洞等地。

31、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32、称作“表里山河”,它内凹外凸,四周被群山环抱,自古多以栈隘与域外相通。

33、《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34、被如此凌厉霸道的流毒摧残,地面上的表里山河禁早被破除殆尽,极恶老祖手中那些与禁制表里一体的紫竹签,根根爆裂。

35、  山西东有太行山,西有黄河和吕梁山,自古文人称其“表里山河”,但是,落后的交通制约了山西经济发展。

36、山西,曾被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作“表里山河”,它内凹外凸,四周被群山环抱,自古多以栈隘与域外相通。

37、为了烘托展览的气氛,组织者还专门为画展制作了两件长1 3.5米、宽约两米的巨型主题作品,一为浮雕《三晋英杰》,一为云雕漆画《表里山河》;《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精品画册》同时面世。

38、出生和立足于这块沃土之上的古井人,有中原文明的深厚蕴藏,表里山河的自然陶冶,有昔日千年古井文化的感应浸润,有积淀厚实的文化渗透和吸纳,他们要踔厉奋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image.png

39、川蜀表里山河,成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40、《三国志?魏志?常林传》:“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

41、并州表里山河,地形复杂,高山大河分布,亦是足以左右整个关内形势的战略要地,一直被视为异族进攻中原的跳板,中原抵御外侵的堡垒。

42、杜五安山西,曾被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称作“表里山河”,它内凹外凸,四周被群山环抱,自古多以栈隘与域外相通。

43、山西地区“表里山河”,地形复杂,境界分明,灾害的发生更具特点。

44、川蜀表里山河,成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45、三晋大地,表里山河,人杰地灵。

46、为了烘托展览的气氛,组织者还专门为画展制作了两件长13.5米、宽约两米的巨型主题作品,一为浮雕《三晋英杰》,一为云雕漆画《表里山河》;《华夏文明看山西———历史人物画展精品画册》同时面世。

47、山西由于山河绕其外、高原河谷居其内,成为“表里山河、称为完固”的地理形势,既可以成为王朝的重要藩屏,又可以成为乱世割据的强藩。

48、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49、【解释】:《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嚣将王元?嚣曰:‘……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取西河,东收三辅,案秦旧迹,表里山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