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名:hóngmí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唐苏颋《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清孙枝蔚《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1、周亮工虽然道学气很重,《书影》中亦有些迂腐之见和无根的传闻之谈,但他也曾受到晚明文士风气感染和影响,还颇存风流跌宕的余韵余绪,加上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自然见闻益多,涉猎更广泛了,集中包罗着很多评诗赋,论文风,谈艺坛掌故,述文人轶事的篇什,而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又遍及小说、戏曲、绘画诸多方面。
2、纪晓岚故居,所以他的不少文章与京华掌故关系密切。
3、也必然了解唐六如“葬花”的掌故。
4、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非他不可,变动不居,一切都只能在变动中求得把握。伊北1居渐久,乃得识主人吕君天宝,与交谈,绝不似一般商贾中人,举凡时势之趋向,社会之变动,以及厦埠之掌故,无不历晓,较诸缙绅先生,识见更远大有加。
5、明人徐献忠的《吴兴掌故集》道:“湖人往时善斫?,缕切如丝,簇成人物花草,杂以姜桂”,可知古代湖州的鱼脍菜,不但色彩鲜艳如金齑玉脍,而且还注意到了菜肴的整体造型。
6、新版有所增改,少及书籍内容、书林掌故等,偶加评议……原书制版未精,往往失真……今将改作,或胜昔书……少增新品,皆昔日匆遽成书所遗。
7、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
8、关于了不起的滑铁卢大战他知道许多掌故,讲出来十分动听,连猎虎的故事也只知靠后了。
9、有明一代,尤其是世宗、神宗两朝的掌故,此编所记,最为详赡,是资料十分丰富的明代笔记。
10、继《丛书集成新编》完成後,承海内外学者建议,并顾及读者精力与财源考虑再三,以是清代以後汇刻诸丛书,仍以罕见,实用者为主,其丛书名称简列於下:敬乡楼、安徽、西学富强、贵池、蛰园、诒经堂、晋石厂、念劬卢、蓉城仙馆、半厅、?村、荔墙、集虚草堂、台州、南陵先哲、月河精舍、清隐山房、百子、灵峰草堂、四明、?园、喜咏轩、木犀轩、古棠书屋、正觉楼、清倾堂、振绮堂、仙居、玉简、海源阁、香艳、武林往哲、微波榭、豫章、适园、关中、甘雨亭、结一卢、蕙风、长恩、太昆先哲、随庵、昭代、芋园、鹤寿堂、小石山房、食旧堂、知服斋、当归草堂、心矩、天苏阁、又满楼、邃雅斋、静园、常州先哲、忏花庵、小榔?、武林掌故、观象卢、求恕斋、咫园、双?、上海、刻鹄斋、观自得、朴学、房山、湖海楼(续)、艺苑、吴兴、广东、槐卢、积学斋、择是居、清代学术、沧海、古书、观古阁、屏卢、怡兰堂、宋人集、辽海、聚学轩、崇文、续古逸、万园、邈园、沔阳、湖州、益雅堂、黔南、百川、传砚斋、三长物、粤十三家、三怡堂、正谊斋、邵武徐氏、续金华、南菁、聚德堂、明辨斋、说钤、檀几、涉园、壁经堂、云南、有福读书、陶社、湖南、江阴、颐志斋、?斋、观古堂、风雨楼秘芨、十经斋遗书、广雅、绍兴先正、永嘉、青照堂、山右、湖北先正、浦城、留馀、慎始基、松邻、云自在?、受经、求实、张氏适园、拣亭、携李、对树、纂喜庐、枕碧、文渊、虞山、晨风、花雨楼、啸园、翠琅阡、北平图书、雪堂、吉石庵、宸翰、百爵、藕香、殷礼等共148种,依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重新排比顺序,将编印丛书总目、分类目录、书名和作者索引汇刊一册,以便学者对照查索。
11、这次战争,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
12、尝以与《北游集》对读,所言若合符节,间有差异,亦由宗教观念之不同,事实并无二致,然后知雍正谕旨之强辩与矫饰,而世俗所传顺治时各种问题,亦可于此解答,至天主教与佛教当时势力之消长,更可于此深切着明,兹特表而出之,宜亦谈清初掌故及清初教史者所乐闻也。
13、因卖官营私、收受贿赂,珍妃曾受到慈禧的杖刑惩处,这是晚清野史里津津乐道的掌故,早已为喜读这段历史的大众读者所熟知。
14、佛教文史掌故极多,本文仅就阅读所得,对几个问题深入考究,并依时代先后汇录成篇。
15、〖出处〗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16、关于“家讳”,文学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掌故。
17、《大清织造》是畅销书作家冯精志在长篇小说《骗枭》之后,打造的又一情节曲折、掌故丰富、人物众多、事件翔实、文化底蕴深厚的新作。
18、第一章主要结合池莉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武汉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旨在探讨城对人的塑造性;
19、那将不是一本普通的菜谱,里面有掌故,有来历,有人物,甚至有历史……这样一个乐趣盎然的人,难怪聂华苓说“老中青三代女人都喜欢你”。
20、不惟中国之农、工、商、兵四业不士,即便是士也不士,“聚千百帖栝卷折考据词章之辈,于历代掌故,瞠然未有所见,于万国形势,瞢然未有所闻”,如此而欲富国强兵,安内御外,无异于缘木求鱼,未可得也。
21、《霞外?屑?掌故?陈侍御奏摺》:“谨不揣冒昧,效兹一得。
22、而博综典籍,谙习掌故,则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无论广续诸子也。潘骏文乃原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之子,谙习河务,任山东按察使时犯法免官。
23、【出处】清?平步青《霞外?屑?掌故?陈侍御奏折》:“自鸦片烟之议兴,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
24、共同负责寓贤、掌故、杂记、仙释、封爵五门的撰述,并似作《宋元浙本考》。
25、近代掌故小说大家一一许指严(9千字),传奇百家1993年第2期。
26、一国的立国之志、治国之法以及民众生存经验、哲学智慧、宗教精神,皆凝聚于往圣先贤世世代代创造的经典文献和掌故之中。
27、他们曾经在一起讨论过“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等高深的政治理论问题,忽必烈非常喜欢让这些有学问的汉臣给他讲历史掌故,最喜欢听的是讲唐太宗等帝王的治国故事。
28、蓄铜雀瓦、古砚及印章合数百件,印证掌故,一一题识,而手自镌之。
29、此独以旧本流传,胜境灵踪,足资掌故,是亦考图经者所宜征据矣。
30、试以游泰山为例来说,如果对它五岳之尊的地位、历代帝王封禅、以及一些有关佛、道教的掌故一事不知,你将如何观赏、理解、表现那十八盘、南天门、五松亭、经石峪……同样,不知道赵匡胤、陈抟故事而只见一个下棋亭,不知道寒江子江天一的悲壮遗事,而见一个始信峰,我很怀疑这样的画家,笔下除了简单模拟眼前的险峰、古松、云海……之外还会画出什么有重量有特点的画来。
31、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故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编於下方。
32、京师,掌故海也(6),得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故老传说(7),于是我生以后数大事及我生以前上讫国初数十大事,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9)。
33、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掌故专家郑逸梅说她体态清丽婉转,如流风回雪,是女画家中的美人,“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
34、《武林旧事》掌故见闻广博。
35、先人功德前朝历著优封能共勉继志述事便是贤孙孝子;此间祠堂呈族允堪团聚须无失型仁讲让斯为尊祖敬宗:广西防城?氏祠堂后座楹联。他熟习历史掌故、封建礼俗,在宁夏期间,好整以暇,继志述事,给他父、兄请恤立碑,请名人书写,精工镌刻,在原籍建立碑亭,供众浏览。
36、居渐久,乃得识主人吕君天宝,与交谈,绝不似一般商贾中人,举凡时势之趋向,社会之变动,以及厦埠之掌故,无不历晓,较诸缙绅先生,识见更远大有加。
37、工诗文词赋,留心乡邦掌故。
38、南宋宁乡籍名士易拔还与刀豆花有一段趣闻掌故,据记载:“宋时邑之城厢,即有专以刀豆花为业者。当汉尼拔还在哈德鲁梅时,他沿巴格拉达斯山谷向西推进,将通往他设在乌提卡的基地的交通线暴露出来。
39、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都邑掌故、天文仪象。
40、或寓言,或掌故,或科学知识,或生活常识,皆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这些文章看似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其实全是作者“极思研榷”而成。
41、其生平漫不可考,据其自云:1951年春,曾得掌故大家高拜石之介,在《风云新闻周刊》上发表到台后的第一篇武侠创作《北雁南飞》,涉及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等史事,惜因故中辍。
42、《霞外?屑?掌故?尹侍御奏折》:“羽檄星飞,军书旁午,侦谍之奸,搜捕殆无虚日。
43、主张今时教育宜重经济掌故之学,认为经济有补实
44、这两个的历史掌故,切合题旨,符合现实,随手拈来,浑化无痕,不愧为用典的妙手。纵观张本静笔下的墨竹,浓淡变幻,浑化自如,构图匠心独运,意境高远,格调超然。
45、对济南的风土人情淹博强识,著有《济南琐话》、《济南掌故》,与人合著《济南地名漫话》等。
46、这便是《周易?系辞上》说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一掌故。
47、香艳、武林往哲、微波榭、豫章、适园、关中、甘雨亭、结一卢、蕙风、长恩、太昆先哲、随庵、昭代、芋园、鹤寿堂、小石山房、食旧堂、知服斋、当归草堂、心矩、天苏阁、又满楼、邃雅斋、静园、常州先哲、忏花庵、小榔?、武林掌故、观象卢、求恕斋、咫园、双?、上海、刻鹄斋、观自得、朴学、房山、湖海楼(续)、艺苑、吴兴、广东、槐卢、积学斋、择是居、清代学术、沧海、古书、观古阁、屏卢、怡兰堂、宋人集、辽海、聚学轩、崇文、续古逸、万园、邈园、沔阳、湖州、益雅堂、黔南、百川、传砚斋、三长物、粤十三家、三怡堂、正谊斋、邵武徐氏、续金华、南菁、聚德堂、明辨斋、说钤、檀几、涉园、壁经堂、云南、有福读书、陶社、湖南、江阴、颐志斋、?斋、观古堂、风雨楼秘芨、十经斋遗书、广雅、绍兴先正、永嘉、青照堂、山右、湖北先正、浦城、留馀、慎始基、松邻、云自在?、受经、求实、张氏适园、拣亭、携李、对树、纂喜庐、枕碧、文渊、虞山、晨风、花雨楼、啸园、翠琅阡、北平图书、雪堂、吉石庵、宸翰、百爵、藕香、殷礼等共148种,依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重新排比顺序,将编印丛书总目、分类目录、书名和作者索引汇刊一册,以便学者对照查索。
48、称:“曾植为学兼综汉、宋,而尤深于史学掌故。
49、自序中说:“余弱冠入都,留心掌故,尝阅王渔洋《偶谈》、《笔记》等书,思欲续辑,于是目见耳闻,随手漫笔。
50、作者站在河洛文化的基石上,追溯商周,回眸汉唐,重返汴洛,缅想李杜,酝酿和创作了由《大河雄风》和《梦华汴洛》组成的《风雨中原历史散文丛书》。据此,围绕着?李果品,有说不尽的史实、掌故,引起人们的谈论和缅想;而因为?李两字又是由孔子记人《春秋》的,?李果品的地位也相应抬高,因而获得人们的推崇。
51、言行、社会风俗和词家掌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