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shǒuyá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巔。”毛传:“首阳,山名也。”《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按,首阳山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何晏集解引汉马融曰:“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蒲坂故城,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1、伯夷叔齐“饿死而不顾”,为“士”树立了榜样,“夫岂有求而为哉?

2、【成语释义】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image.png

3、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

4、此外,人们熟知的“伯夷叔齐的故事”也透露出这个历史信息。

5、指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

6、还有闻仲太师,还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自作孽不可活啊,也许正是那种傻劲才最令人敬重吧。

7、伯夷叔齐之所行,在后世是遭遇误解的。

8、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9、于是他决定效法伯夷叔齐,开始绝食。

10、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11、不作淡漠国事、老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

12、和叔齐,曾经扣马拒谏,请求停止武力伐纣。

13、周灭商后,伯夷、叔齐入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为有气节之人物。

14、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15、如果让历史上在权位面前舍利取义、为洁身守道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喝下去,他们定不会改变初衷的。

16、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

17、历史上著名的逊让君位的伯夷、叔齐,其故里就在此地。

18、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19、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父将死,遗命立其弟叔齐。

20、吴叔齐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21、其次,文中典故颇多,无论是耻食周粟、采薇守节的伯夷、叔齐,还是归隐不仕的介子推,都象征着在国家危亡关头决不低头的民族精神。

22、叔齐,不念旧恶,怨是

23、不行,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于首阳山,尚不食嗟来之食。

24、世之所谓贤士,莫若伯夷、叔齐。

25、孤竹君生前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26、九郡,推行儒学教,伯夷、叔齐自然也随之影响到越南。

27、1932年在陇西首阳山,全盛捏烧的脊兽,高卧伯夷叔齐殿顶。

28、」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29、善刻碑,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同卫鹳、范谦刻伯夷叔齐碑。现存“采薇歌”、“伯夷颂”碑记两通和“伯夷叔齐庙碑”等。

30、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个分,是伯夷、叔齐吧?

31、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山上也终无所成。

32、谷昌指出:“义人”之说,实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太公没有杀他们,还称他们是“义人”。孟津县扣马村位于孟津县最东端,距县城30公里,南依邙山与偃师市邙岭乡接壤,东邻巩义市康店乡赵沟村,北毗黄河与孟州市隔河相望。

33、后用“西山饿夫”指伯夷、叔齐。

34、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35、做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把君位让给伯夷,他不接受。

36、西伯死后,武王东进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孝不仁。

37、孤竹君去世后,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

38、伯夷薇:周武王伐殷,伯夷、叔齐扣马而谏,及胜殷有天下,夷、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

39、令支至伯夷、叔齐,子孙以竹为氏焉,东莞。

40、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41、然后仿效古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绝食而死。

4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43、伯夷、叔齐宁肯饿死,耻食周粟,执节很高,但毕竟有过“叩马而谏”的自屈行为;两龚断然拒绝出仕新莽,晚节很好,但早年总是出过仕的。他们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国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

44、伯夷叔齐:劝阻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45、此所以古人力赞伯夷叔齐。

46、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于首阳山采薇(俗名野豌豆),最后饿死的故事。

47、桐柏宫正当其中,惟中殿仅存,夷、齐即伯夷、叔齐二石像尚在右室,雕琢甚古,唐以前物也。

image.png

48、新辟旅游道路55公里,建成桥梁及过水路面7座,修建天井峡景区步道6公里,完成莲峰山景区石子步道320米,而且修建了各景点的山门,硬化了莲峰山、首阳山景点的旅游步道,维修了不二法门、嘹望塔、伯夷叔齐塑像等古建,增设了太白山风摆浪防护铁索、天井峡吊桥,莲峰山防护栏等安全设施。

49、王摩子进山游玩,(看见伯夷叔齐正在那里采薇),就责难他们道:“你们既然不吃周粟,但为什么却又隐居在周山,食周薇呢?”二人听了,便不再吃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生获奖445人次,教师获奖232人次(截至2004年1月),其中,01年,张书生参加全国中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张宏在省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02年市第四届职工技术比武大赛中,周薇老师获语文教学大赛中学组第一名。

50、后发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饥,最后都饿死在首阳中。相传这里是孤竹国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的首阳山。

51、1473年,朝鲜成宗四年,汉学家李边受成宗之命编撰《训世评话》,共编有65则古代故事,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书,其中就有《伯夷、叔齐》篇。

52、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53、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

54、明朝末年,德川家先祖建“得仁堂”,将伯夷、叔齐的木雕像安置在堂内,并据孔子评论伯夷、叔齐所说的“求仁得仁”而将其命名为“得仁堂”。

55、固守灭亡的事物而不变,算什么贤人?当然,全国的首阳山尚有多处,也有伯夷、叔齐墓,然其附近既无孟津、扣马等与伐纣有关韵地名,更无“回师息戎”的偃师。

56、该画画殷贵族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避至首阳山,采薇充饥,饿死于首阳山的故事。

57、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

58、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59、《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