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事:fǔ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唐杜甫《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宋陆游《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明高启《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2.犹临事,遇事。宋王安石《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3.招抚之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1、请先西讨,庶无后顾忧。

2、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

3、《金史?宗浩传》云:内族襄以为攻破广吉刺;则阻{}无东顾忧。上谓曰:“吾儿既少,卿兼文武之才,今者推诚相委,吾无北顾忧矣。

4、晋人和戎人讲和,无后顾忧,可专力对付楚国。

5、上曰:“卿久在蜀,宽朕西顾忧,军政民事革弊殆尽,蜀中除虚额,民间当被实惠。

6、臣欲先平江西,无却顾忧,然后移师。

7、太祖常召良劳曰:“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

8、臣欲先平江西,无顾忧,然后移师。

9、住十馀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10、《金史?宗浩传》云:内族襄以为攻破广吉刺;则阻{}无东顾忧。

image.png

11、吾有田数十亩,近齐昌,岁可粟六百斛,他豪?物称是,以给嫂,幸无内顾忧。

12、劳於绥御,宽我顾忧。

13、车驾将还临安,劳浚曰:“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

14、太祖每谓群公曰:“长孙公任使之处,令人无反顾忧。

15、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

16、对此,罗大纲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

17、诸军闻京师地震,倾坏房屋,压毙人口,各有内顾忧。

18、凡受封疆寄者,仰承王猷,冀宽九重南顾忧,有不恨寇如仇,爱民如子,竭生平之蓄积,以赴功能之会者乎?

19、今蜀道?扰,未宽顾忧,朕起卿燕闲,付以方面,而卿忠于报国,谊不辞难,朕之用人庶几于唐宗,卿之事朕无愧于李、郭矣。

20、帝怒曰:“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

21、陛辞,上抚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尔也。

22、超高能声波测距技术使超声波测距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它不仅拓宽了超声波测距技术的应用场合(适用极恶劣的工作环境),而且使用智能调节技术,大大提高了超声波产品的可靠性及性能指标,让用户无后顾忧。

23、上喜曰:「英能如是,吾无南顾忧矣。

24、常因温饱后顾忧。

25、黔宁守在荒徼,世有师命,纾天子南顾忧,视中山之裔宴乐饮食相万也。

26、予廉得其状,乃引喻而禁之,自是杜门读书.公庭外寂不相闻,予得专意民事无内顾忧,是惟汝是赖。

27、庐州大军无后顾忧者,光箸之力也。

28、那时候的我,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顾忧,只是很阳光可爱,在太阳下微笑。

29、陛辞,帝亲拊之曰:“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30、尹知章注:“顾忧,谓忠事勤臣道。

31、戴望校正:“圣人择言必顾其累,择行必顾其忧,故曰,顾忧者可与致道。

32、非惟黎、雅保障,蜀亦永无西顾忧。

33、《管子?形势》:“?臣者可以远举,顾忧者可与致道。

34、住十余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

35、置关堰内,守以百人,使寇不得驰突,可免京师北顾忧,且得屯种河?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