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察:jǔchá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检举,查察。汉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乾明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2.指选拔甄录人材。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后汉尚书令左雄,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胡广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吴、魏、晋,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1、又甄录古今畴人,仍阮氏体例为列传,采前传所未收者,得补遗十二人,附见五人,续补二十人,附见七人,合共四十有四人,次於前传四十六卷之后。
2、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是一部参考群书调查甄录上起远古下迄近代的我国地名全书,特别是查阅古代地名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
3、朱彝尊到广东后,曾与往还,并为曹溶甄录《岭南诗选》。
4、如概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不蒙甄录,相率噤口结舌,国家大事谁复为皇上言之!
5、“师无书不读,学术纯粹,而不以学名,无意为诗而甄录最夥。
6、肃宗诏曰:“光伯自莅海沂,清风远著,兼其兄光韶复能辞荣侍养,兄弟忠孝,宜有甄录。
7、此书虽以纪事为名?实以录诗为主?无事可纪者亦广为甄录。
8、今又特蒙甄录,牵复宠名。
9、1911年1 2月任云南省参议,军政府军政部甄录处副处长。
10、南宋之初,古籍多存,?又精於裁鉴,故所甄录,大都遗文僻典,可以?助多闻。所著《石经补考》,对汉魏唐蜀及本朝石经详加甄录,成为后代研究石经者参考要籍。
11、幼受尔雅,因取唐人五经正义中所引犍为舍人、樊光、刘歆、李巡、孙炎五家悉甄录之。
12、《睢州志?袁可立传》:“可立独抗疏曰:‘如概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不蒙甄录,相率噤口结舌,国家大事谁复为皇上言之!
13、吕调元在民国8年任安徽省长时,曾通令各县修志,以备省志甄录,并自任太湖志局总裁。
14、机构人事方面:有营口交涉署成立日期、交涉员、科长、科员委任状、到差日期、启
15、甄录(选择录
16、《睢州志?袁可立传(明)》:“可立独抗疏曰:‘如概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不蒙甄录,相率噤口结舌,国家大事谁复为皇上言之!
17、南宋之初,古籍多存,?又精於裁鉴,故所甄录,大都遗文僻典,可以?助多闻。若夫以前文豪之偶
18、而甄录未精,不免良?苦杂陈之病。
19、预科两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本科则分经、史、理、文四科;外课生被甄录者,按月应课,以一年为限,次年另行甄录。
20、又诏蕃族万山、万遇、庞罗逝安、万子都虞候、军主吴守正马尾等,能率部下归顺者,授团练使,银万两、绢万匹、钱五万缗、茶五千斤;其有亡命叛去者,释罪甄录。
21、一是甄录试,二是正试,三是口试。
22、历二百年,人文炳然,甄录所作,以彰国家教养培育之厚。
23、丁麟年一生著述很多,主要有《林馆吉金图录》、《木多林馆丛书》、《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日照丁氏藏器目》、《出土文物分类集录》、《山左乡贤书画甄录》、《殷周铭器考证》等。
24、范士楫性耿直,任吏部郎中期间,甄录拔举,审其人才职贤否而启事之,若不可者,力与尚书侍郎争辩,不肯唯诺署纸尾。
25、今所甄录,就各家本色,撷精含粗,其
26、又甄录古今畴人,仍依阮氏体例,作《续传》六卷。
27、嘉庆皇帝继位后,对朱射斗也是凡有微功必甄录。
28、所录之诗良莠不齐,自序云:“?谓品骘良?,责在宗匠;以诗存人,务广甄录,则先大父显微阐幽之旨于焉斯在。
29、其每年甄录生童60-70名。
30、事例见人有才行可用,极为引拔,~,亦加甄录。
31、黄侃《论学杂著?礼学略说》:“卫?《礼记集说》,博求诸家零篇碎简,收拾略?;即抵排郑孔而援据明白者,亦并入甄录;或云微伤于繁,亦不?为说《礼》之渊?也。及贾直之或多或少,在所不计,其有希见之本,一例甄录”,又称“廉俸所剩,不足当买山之资,惟有广置墨庄,犹足备他日有秋之获”,所谓“广置墨庄”,便是多给人写字作画。
32、《穷愁》:“急投厂中,效毛先生自荐,念厂中工作,皆所素习,具辞以告,必见甄录也。
33、教授又博考群书,凡历代钱监并采铜之处及鼓铸之法,每岁出钱之数,以及宋元明清纸币通塞之大凡,无不一一甄录于此书,而于钱币之本末,可称赅备无遗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