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斋:xīnzhā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庄子·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於听,心止於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之二:“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清赵翼《岁暮杂诗》之一:“身退敢谈天下事,心斋惟对古人书。”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故尔沐浴之后,必然地伴以心斋,我是这样地感觉着。”★ 心斋是心灵斋戒的意思,也就是说透过澄思静虑、清心寡欲的修养功夫,以达到冲虚无碍的精神境界。庄子在〔人间世〕篇中颜回与仲尼论处世的寓言里,提出「心斋」的修养功夫,认为心斋与一般祭祀斋戒不同:祭祀斋戒时不饮酒,不茹荤、沐浴更衣,神情肃穆,行礼如仪,讲究的只是外表形式的洁净恭敬;心斋则在追求内在心灵或精神的清净冲虚。庄子借孔子之口告诫颜回道:「若(你)壹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里「心」是指心思意念,「气」是指冲虚的精神,整句意是说你(颜回)要专心壹志!不要用耳朵听,要用心听。因为耳朵只是听觉器官,只能听到物理的声音,唯有运用心思才能把握声音的意义。其次不要用心听,而要用气听。因为心思意念使人师心自用,不能豁然达观,唯有虚心,以无形待物的冲虚精神来听,才能免于主观执见。耳朵只能分辨物理的声音,心思只能理解声音的意义,各自有其限制。唯有无形精神,虚以待物,无所扞格。自然之道的特徵就在冲虚不盈,能效法自然之道,以冲虚精神,齐观万物,达到忘我之境,就是所谓的心斋。这里「心止于符」的「符」字,高亨认为与「怤」字通,是思想的意思。 「心」字在庄子书中涵义很广;或指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如喜怒哀乐等情绪,对错是非的认知与判断(包括对自我、外物与言说的认知),好恶趣舍的慾望,善恶的意图与动机。或指习惯性的心理活动,如偏执与成见,包括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固定刻板的信念,对人或事物的特殊好恶等等,足以影响对实相认知。所谓「师心自用」就是指心若先有定向便不免僵化,必然会产生某些坚持的意见,其中又以对自我观念的执着,最为明显。最后「心」也指人的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如果人心受制于各种内外条件,役于物而不能役物,全然听任智心支配,就会产生许多病态心理,〔庄子〕书中称之为「有蓬之心」、「不肖之心」、「以心捐道」、「劳形怵心」、「贼心」、「机心」等。而如果人能提升精神涵养,一面超越各种内外条件的限制,一面去除智心的作用,效法自然之道,体悟物我无别,就可享受天人合一的理趣。透过「心斋」的工夫(以及「坐忘」、「坐驰」、「心养」、「刳心」等相似的修养工夫),便可得到彻底的精神自由,〔庄子〕书中以「自事其心」、「游心于澹」、「用心若镜」、「解心释神」等形容。根据上述可知,心斋的「心」至少有两种涵义,即是思维认知的心智功能和精神作用。庄子所说的近似「高度心理学」;虽然一方面承认心理积习与情绪作用占据了大部分的心灵,但是应该肯定的却是精神作用,用精神作用指导心理活动,提升心灵境界。心虚如镜,不但无我,而且无物,放弃对死生、形体、情意、彼此、是非、利害等等对立的分辨,心灵才能臻于与自然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作者:俞懿娴★语出《庄子.人间世》:「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内心专一定静,犹斋戒时的屏除外欲。宋.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之二:「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
1、他读经时,一定正襟危坐,表情肃穆。
2、余半晌不能言.危坐思之,凡病有一线生机,皆可医治.茯苓固治心悸之要药,亦治汗出之主药。
3、他正襟危坐等着客人的到来。
4、而且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你感觉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
5、旧时庙里的弥勒佛形象十分逗人喜爱,他袒胸露肚,笑口常开,从不像别的菩萨那样做出正襟危坐的样子。
6、终日敛膝危坐,阃④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7、蹲踞、箕踞,或安坐、恭坐、肃坐、卑坐,或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双手垂坐等,古人“坐”的姿势可谓数不胜数。
8、他正襟危坐,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汲取他必须学得的知识。他竭尽全力,搞得脸色苍白、恐怖可怕。
9、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10、鸾即往,穿窗窥之,见生正襟危坐,据膝抚床而弹,清香袅袅,孤烛煌煌,望之若神仙中人。
11、五师父可能感受我正襟危坐,过于严肃,就聊些普通话题,如你的衣服好好看好庄严好保暖,你的气色真好很红润,还有茶够不够糕点够不够?
12、及就学,请于其师浦江吴直方曰:“使脱脱终日危坐读书,不若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耳。
13、双手舒适地覆盖在膝盖上,这叫"正襟危坐"。
14、期待本身已充满乐趣,过分苛刻或正襟危坐只会让你自寻烦恼。
15、《九月十日夜独坐》诗:“小竖夜阑私怪我,俨然危坐若深思。
16、至于“硬领而皮靴”的洋装书,鲁迅先生的评价是,读它的人“要年富力强,正襟危坐,有严肃的态度。
17、周瑜正襟危坐的看着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弹奏曲子。
18、对妻孥危坐终日,不一谈笑,其简默如此。
19、兵入公署,见翊朝服危坐,问为何人,曰:「小官食天子之禄,临难不能救,死有余罪,可速杀我。
20、大师吊影寒岩,绝粒七日,倚壁危坐,精进修习。
21、十三日,断饮食,敛目危坐。
22、危坐于潭边悬石观景,情趣盎然。
23、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①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24、事实上,叶名琛确实是彻底的实行了他的诺言,他没有统率军队一战以保卫自己的国家,也没有与敌人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然而,他却解除了广州的城防,卸下了炮台的大炮,眼睁睁地看着英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广州;他没有因不尽守土之责自裁以谢国人和朝庭,也没有变节投敌丧尽天良,更没有为保命落荒而逃,而是正襟危坐在总督衙门束手就缚,被英法联军捕获;押到印度,受尽屈辱,魂断异乡。
25、主席台上,中央首长正襟危坐。
26、一百八爸爸在客厅里正襟危坐,要求我把考试成绩单拿去,看来又要接受教育了。
27、这只是闲聊,大家放轻松,不须如此正襟危坐。
28、言毕更衣危坐,溘然而逝。
29、张德魁棋风棋品甚佳,临局时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苟言笑,他落子轻持轻放,颇具修养。第二天,钱塘众富户也凑齐赌注300两,在城北紫霄楼摆开棋局,请刘仲甫与本城棋品最高者对弈。
30、《红楼梦》第一一八回:“?玉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31、强打精神在台上正襟危坐以显“关注”,其言若有喜之,其心乃实憾焉!
32、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33、西北有了望台,登临其上,涡、淮波涌,荆、涂翠峰,尽收眼底,西南有启母石(又名望夫石),正襟危坐如妇人远望,传为禹妻涂山氏望夫所化。
34、【出处】《晋书?陶侃传》:“?侃?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35、夜已深了,修其如醉如痴,抬头忽见油灯上的火焰突变为蓝色,跳跃几下,灯火顷息,室内“暗摸摸”……修其汗流浃背,急忙正襟危坐而三思。
36、以佛戒自严,从不卧居世人床铺,若在外过夜,则自带蒲团,终宵危坐。
37、与宾友燕接,垂足危坐终日,未尝倾倚。
38、性谨密,在省闼二十馀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俞平伯就是这样以一种“谨密”的精神,切切实实地进行《三侠五义》的校点工作。
39、“黄龙三关”强调了学人触机即悟,《禅林室训》云:黄龙室中有三关语,纳子少契其机者,脱有训对,惟敛目危坐,殊无可否,廷之益扣之。
40、权奸派刺客入狱行刺,执御叹道:“吾既逆龙鳞而蹈虎尾,岂畏死者耶!”危坐读书如故,刺客感动而去。
41、上人开示时,众信徒正襟危坐十分虔敬地聆听着。
42、每次会上都要第一个结结巴巴艰苦地发言,两膝紧并,身子前倾,瘦骨嶙磷,粤味普通话,即使他说出要“自己整自己的风”,“自己搞自己的运动”这样的话来,全室同仁念他的“老实巴脚”,又提到“党员标准”等等“严肃”的事情,也暗自感激他的长篇发言“救了”大家的“驾”,所以全部都有教养地“正襟危坐”,“有礼貌地聆听”。
43、老人正襟危坐,俨然似尊佛像。
44、各种坏消息纷至沓来,他再也无法正襟危坐,他决定立刻动身,去找那几个休戚与共的朋友共同商量对策。
45、老人正襟危坐,俨然似尊佛像。
46、第一张照片中,金正恩与正襟危坐、表情肃穆的朝鲜男兵合影,凸显朝鲜军队军容严整。
47、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赏听。
48、双手舒适地覆盖在膝盖上,这叫“正襟危坐” 。
49、王老皤然鬓发,隐几危坐。
50、沈奇:在个人与时代、艰生与理想、静穆与躁动、地缘气质与世界精神的纠结与印证中,昌耀以散发乱服的语言形态和正襟危坐的精神气象,气交冲漠,与神为徒,经由崇高向神圣的拜托,以一种“原在”与“抗争”的态势,在充满质疑、悲悯、苦涩而沉郁的言说中,为那些在命运之荒寒地带的原始生命力和真善美之灵魂写意立命,进而上升为一种含有独在象征意义,彰显大悲悯、大关怀、大生命意识的史诗性境界??跨越两个时代的诗人昌耀,以其孤迥独存的诗歌精神和风格别具的艺术品质,深入时间的广原,人诗一体,有苍郁之高古,有深切之现代,沧桑里含澄淡,厚重中有丰饶,境界舒放,意蕴超迈,卓然独步而高标独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西部诗歌之坐标、方向和重心所在。
51、公常忽忽不乐,时至独乐园,于读书堂危坐终日。
52、麦高调身姿,掸衣裳,不苟平时言笑,正襟危坐,克焦克躁,俨然一个等米下锅的绅士模样,是那种乡绅。
53、以前的人照相,一定正襟危坐,哪像现在花样百出。
54、』及庵信为浙江湖州道场寺主,首福建建阳西峰;石屋来访,信袒襟危坐,受其展拜,即问∶『何来?
55、结忧思兮危坐,独凝涕兮登楼。
56、她亦静亦动,一如正襟危坐的智者,一如轻扇扑蝶的少年。
57、《次韵晁无?冬衣见寄》:“覆杯不待回丹颊,危坐犹能作直身。
58、凌晨,林语丝醒来发现卓诚正襟危坐,一动不动,好似睡差了一般,心下还在奇怪,这人连睡觉都和常人不同。
59、射礼完毕,明帝归坐于讲堂之上,正襟危坐,执经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