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xìng fú 基本解释:[happiness]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详细解释:1. 谓祈望得福。《新唐书·李蔚等传赞》:“至 宪宗 世,遂迎佛骨於 凤翔 ,内之宫中。 韩愈 指言其弊,帝怒,窜 愈 濒死, 宪 亦弗获天年。幸福而祸,无亦左乎!”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不幸福,斯无祸;不患得,斯无失。”2. 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用之於善,则足以正俗扶风,造於百年之幸福,而涵养性质,培植人格,增益智识,孕育舆论,尤其小焉者也。”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们都还年轻,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3. 指生活、境遇等称心如意。 柔石 《二月》:“实在说,我已跌入你妹妹底爱网中,将我俘虏了!我是幸福的。”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八:“ 陶阿毛 羡慕 张学海 的幸福的家庭生活。”★◎ 幸福 xìngfú[happiness]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幸福一辞的古典义是指长久快乐和谐的人生状态。英文「幸福」一辞衍自希腊文Eudaemonia,「Eu」是美善之意,「daemon」是守护神灵,合而言之,即受善神守护、长处快乐之谓。西方首先以幸福概念建立伦理学说者,为希腊原子论者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 460~370 B.C.),他认为幸福出于灵魂的平和安宁及道德理性的自律,而不是外在的善(external goods),如财富、权势与肉慾享乐之类 。其后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肯定人生的至善(the ultimate good)是幸福,幸福出于灵魂的美善;当灵魂中理性部分完全驾御情绪肉慾、取得善的普遍之知时,灵魂即可长久处于快乐幸福的状态,以至于不朽。柏拉图(Plato, 427~347 B.C.)沿袭苏格拉底的想法,在〔费利伯斯篇〕(Philebus)中指出理性、智慧或知识,甚于一切情欲享乐与外在的善(如财富、权势),是人生至乐(the greatest pleasure)之所系。其后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在〔尼高迈伦理学〕(Nichomachean Ethics)一书中肯定「幸福是人类的善(human good)」,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亚里斯多德并区分不同种类的幸福:以数量而言,有个人的幸福与集体的幸福(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Happiness)之别;以性质而言,则有人间的幸福与神圣的幸福(Human and Divine Happiness)之别。集体的幸福有赖理想社会的保障;理想的社会是由幸福的个人所组成,而个人的幸福全系于个人是否能发挥其人的功能(human function),完成其目的。亚里斯多德认为所有生命有机体的存在均是为了追求善,易言之,「善」即万物存在的目的。一物之所以可称「善」,如马之善跑,鸟之善飞,均在于是否能充分发挥其秉赋功能。对人而言亦然,一人可称「善人」,即在于他能发挥人类的功能。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独具的功能即理性灵魂,准此能将理性灵魂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使之有尽善尽美的表现(excellencies)--大致有两种理智与道德的卓越表现,因而能成功、完满(perfect)、繁荣(flourishing)的人生,即是幸福。由幸福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即可保障集体的幸福。其具体条件,即由具体政治智慧的有德之士主政,透过立法与行政措施,实现城邦的功能:如提供食物与生活必需品,提供艺匠工具,使各尽所能,组织军队以自保自卫,收税以济支出,敬祀神只以维护宗教,以及根据正义原则以决断国家大事。如此城邦中所有公民都能各尽所能,生活美满,便是集体的幸福。至于神圣幸福则指「神灵」长处沉思冥想,绝对完满、永恒自足、绵续不绝的快乐状态;人类若欲仿效神灵,取得神圣幸福,唯有从事哲学活动。人类的幸福则与个人幸福相同。  总上所说,古典的幸福观建立在目的功能论(Telofunctionlism)的基础之上,有强烈的价值导向。  至于英文「幸福」或「快乐」一辞的涵义,则没有如此深刻的内涵。根据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说法,正确的行动即是能带给最大多数人最大快乐的行动。幸福或快乐似乎可以数量化,快乐的大小程度根据其持续时间、强度以及受影响的人数而定。从经验心理的观点,幸福或快乐不是痛苦或焦虑的解除,就是欲望或缺乏的满足。快乐或幸福感的产生,既取决于个人心理主观偏好的不同,也有赖于外在条件与环境的配合,缺乏自身的价值与客观的标准。--作者:俞懿娴 ★指生活、境遇圆满愉快。 【造句】追求幸福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平安吉祥,顺遂圆满。如:「追求幸福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文明小史.第四○回》:「有这般幸福,那个不愿?」

1、关于功利主义的思考

2、墨子和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哈密尔顿图和邻域并

3、他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和实事求是的观察家。

4、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

5、由此可见,尽管功利主义者或许能提高人类总体的幸福,但本身却不见得幸福。

6、密尔对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修正和发展

7、经济思想对真实世界的视而不见是根深蒂固的,这是主导经济学一个半世纪的功利主义哲学的产物。功利主义认为每个人的目的是相同的。

8、功利主义考量不仅是可理解的,而且是理性而诱人的。

9、启蒙运动所隐含的机械主义和功利主义两重现代性倾向共同侵夺了精神世界的地盘,其最终的结果就是目的论的陨落。

10、如果新加坡人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的态度不改,全社会仍缺少一个重视历史学习的大气候,史盲们就可以毫无愧色地大声说“吾道不孤” !

11、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及当代意义

12、所以罗尔斯说功利主义将被拒绝。

13、功利主义理论的主要倾向是合理的利己主义,即主观动机利己,客观行为则人己兼利。

14、我们不能排除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的狭隘功利主义、趋俗现象和落后意识机制等现象,以及由此形成的错位和浮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强化文化艺术的个性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一些艺术工作者盲目地追浪潮赶时髦,对民族艺术态度冷淡,不肯花力气,不愿下功夫;一些艺术工作者一味地迎合少数观众的口味,趋俗猎奇,却不愿正视真正的群众需求。

15、政治学视野下的功利主义公共政策反思

16、非功利主义的论点,像任何最终的伦理准则一样,成了道德上的原则。

17、进行了有价值的批判,但他们却把对利益的正确理解变成了追求快乐的正确计算,从而使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功利主义思想庸俗化。

18、儒商管理把儒家长于伦理、注重理性的思想观念引入商业经营领域,塑造了义利结合、理欲兼溶的经营价值观念,对纯商业活动产生的功利追求和物欲冲动加以必要的限制和调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性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适度结合。

19、功利主义一种杰瑞米?边沁和詹姆士?穆勒提出的伦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行动须为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

20、通常,优先主义理论相较于功利主义理论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更多。

21、一百以虚套子代替扎实工作的“花点子”,是形式主义、个人功利主义催生的短期行为所繁衍的怪胎,是心态浮躁的直接表现。

22、从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评来看

23、对于罗曼蒂克式的西方人来说,如果功利主义,个人财政状况,阶层观念超出其界限而进入爱情考量的范围,那是相当操蛋的。

24、然而,大多数批判的矛头都直指穆勒本人(总体上超过其理论),只是源于他将功利主义的思想作为基础创作他的整个理论。

25、浅析西方功利主义道德目的论之合理限度

26、那些见利忘义功利主义的人们,是多么的渺小。

27、由于作者自己就是改良派代表人物,此书论诗,往往把改良主义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具有比较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色彩:不但对“新诗”的评介有夸张之嫌,降低了艺术标准,而且对意境的要求也很狭隘,如说《孔雀东南飞》“虽奇绝,亦只儿女子语,于世运无影响也”。

28、换句话说就是只追求看得见的投入和产出,绝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利润至上心态,有时候令企业丧失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企业的安全、长远的生命力等等。

29、古典功利主义的幸福目的论批判

30、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

31、孔颜乐处”对于沉溺于功利境界的当代人来说是一剂清醒的良药,它弥补着功利主义者情感生活的空虚。

32、李觏功利主义思想简论

33、罗斯拒绝功利主义通过结果确定行为的正当性的做法,而他也受困于康德的绝对命令。

3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校时候就有了强烈的功利主义思想,甚至于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成就自己。

35、评马斯洛的行动功利主义,齐鲁学刊,2003年第2期。

36、贝卡里亚作为近代刑法学的开山鼻祖,其恢宏博大的刑法思想与刑法理论是构建于社会契约论与功利主义哲学观基础之上的。

37、伦理观与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比较

38、就中国而言,主要叙述了占正统地位的儒家利益法哲学思想的流变;而在西方,则着重阐述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哲学思想、耶林的利益法哲学(即目的法哲学)思想及庞德的利益纲目,对马克思主义利益法哲学观作了较详细的归纳;同时,对中西方利益法思想进行了比较。

39、功利主义政策的价值缺失

40、但在反功利主义上,两人均强调权利优于善的伦理主张。摘要形态的诗性化与内涵的功利主义相结合是中国古代文论鲜明的民族特色。

41、然而,根据另一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伦理学理论,不论谁获得的收益都具有同等价值。

42、为功利主义辩

43、论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

44、他们发现,给出功利主义答案(将胖子推下桥)的人和人格上呈现精神病态、权术主义倾向、觉得生命毫无意义的人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

45、由此引起了功利主义的反对观点的讨论:即使当多数人的利益可能是卑鄙或不人道的时候也强调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是否公平?

46、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

47、中年时期,穆勒发展出了他毕生最重要的成就,逻辑系统。但现今人们记得大部分内容都被他于1863年出版的小篇幅著作《功利主义》一书运用。

48、罪犯劳动改造的功利主义思想基础

49、对功利主义作为公共政策指南的析论如何使

50、功利主义主导下的人生价值观

51、具体而言, 《管子》的管理伦理观是一种以人性自利为价值前提、以工具理性的人本管理为基本理念、以礼法相辅的道德教化为调控手段、以利益均衡为保障措施、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带有功利主义倾向的人文主义理论。

52、墨子和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

53、这个引言似乎是转自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和自由派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54、因为服务器正变得越来越功利主义,而网络产品则更快更智能化了,服务器与网络停火协议的终结不可避免。

55、四换句话说就是只追求看得见的投入和产出,绝对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利润至上心态,有时候令企业丧失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企业的安全、长远的生命力等等。

56、法律理论中的事后的视角与道德理论中的结果论(或者说是功利主义、福利主义)存在一定松散的关联。

57、培训中存在着功利主义思想和培训师资与管理较差等问题。

58、自由的代价也许是一个更弱的、更低效的政府,这一点超出了通常功利主义的成本效益分析所能表征的范畴。

59、一个家庭的瓦解比喻了日本向冷酷的功利主义的滑落。

60、不孝有三无後为大,现代人虽然拥有比古人更充足的科学与技术,却仍然有很多人无法逃出这个梦魇,甚至有研究报告显示现代人比古人有这项烦恼的比例更高,近代的统计指出有将近六分之一的夫妇有不孕的困扰,而这困扰往往将在夫妻生活上投下阴影,而其中最大的後遗症常常就是性生活的改变,性爱本是俩情缱绻,爱情极至的表现,如今却加上了功利主义的有所为而为,不仅让情趣大打折扣,更会大煞风景,试想花前月下情调醉人,良人正心猿意马箭在弦上之际,老婆夫人突然肃容整装起立发言『医生说下礼拜一才行』这一声令下常使得情趣大失,旗鼓尽偃,真忍不得时厚着脸皮苦苦哀求,百般挑逗,好不容易得逞,却因心里有疙瘩,往往草草了事味同嚼蜡,真正到了良辰吉日,却是带着下班去上班的心情,不是公事公办,就是心情紧张压力增大,难有好的表现。

61、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

62、但是,即使狂热的功利主义者现在都该留神,这里有两个原因。

63、经济人的理论,功利主义思想,自由、平等、效率和自由放任的思想,是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遗产。

64、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利主义学派的奠基人。

65、论李嘉图的功利主义经济伦理思想

66、然而由于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大学教育的过份专业化及过于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得在培养具健全完整人格、懂得生活、关心社会并具创造活力的知识份子这方面,尚未达到理想。

67、曾国藩功利主义思想探源

68、功利主义从广义上还可以涵盖人道和报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也是功利因素。

69、因此,优先主义理论产生了高折现率;功利主义理论则产生了一个相对更低的。

70、关于功利主义的几点思考

71、很显然,功利主义的目的和媚俗的心态,对报告文学创作者的牵扯过多。

72、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

73、一八七五年,中国正进行“洋务运动” ,文明产物输入。洋枪威力.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

74、以虚套子代替扎实工作的“花点子”,是形式主义、个人功利主义催生的短期行为所繁衍的怪胎,是心态浮躁的直接表现。

75、如果功利主义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未来人们收益的价值将与我们当今收益的价值等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