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穴之士:yánxuézhī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巖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閭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史记·商君列传》:“观秦王显巖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布衣入馆》:“於是从而求所未试者,至於巖穴之士,庶几有称意焉。”清方苞《张朴村墓志铭》:“圣祖皇帝詔求巖穴之士,九卿公举九人。”★隐士。古代高士多隐居于山洞,故称为「岩穴之士」。《史记.卷六一.伯夷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修订本参考资料:隐士。古代高士多隐居于山洞,故称为岩穴之士。史记˙卷六十一˙伯夷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
1、他于当年8月15日在《盛京日报》发表宣言:“悦龄以天职攸关,不揣螳螂负车之力,遂作蝇附骥尾之举,数月以来组织秘密团体正待出发,元凶自殒……遂将秘密散伏之民军1600余人一律解散,各安生业。
2、左滨当政是,薛贵阿谀奉承,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3、一百更可笑的是用名人之后包装,八竿子打不着,硬要蝇附骥尾。
4、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附骥〕古有“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的说法,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
5、蕾莉安娜思忖片晌,淡淡地道,既然您已经打定主意,我自当依附骥尾。
6、亦若生居丛林,参随海众,凡圣同居,藉资熏陶,灵骨既多,必有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者,怀亡同居,如蝇附骥尾,亦可直达千里,亦如水归大海,悉舍本名,同一碱味矣,此普同塔之由来也。
7、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8、时禁元佑学术,元老叹曰:“昔颜子附骥尾而名显,元老以家世坐累,荣矣!
9、出处:汉?焦赣《易林?井之临》:“顺风吹火,幸附骥尾,易为功力,因权受福。
10、既然您已经打定主意,我自当依附骥尾。
11、鄙人这本《书鱼知小》多属蛀古书之心得,窃比蝇附骥尾,都怕没有资格。
12、况燕太子丹门下宾客,一个个金玉锦绣,器宇轩昂,比之自己主人还要富贵多多,这些宾客心里羡慕多多,早有劝主人相投之意,自己也好追附骥尾。
13、1911年6月,400多名回族群众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坚决反对清政府“送路权于异族”的卖国政策,声援长江中游蓬勃发展的保路运动,宣布该协会作为“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指臂之助”,“愿附骥尾”,“誓死靡他”。
14、在下姓楚,名云,钟老前辈德高望重,侠义无双,当率领群雄,找出幕后主使,在下人小力微,愿附骥尾。
15、《与司成马孟河书》:“弟以浅陋,幸附骥尾,日夕循省,尸素是虞。
相关文章: